生活连线


“买短乘长” 谁来为旅客的车票买单?

时间:2019-05-09 20:32:32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五一小长假,出行人数剧增,高速拥堵是正常现象,但是今年五一,让公众感到意外的是,铁路列车车厢成为了新的“堵点”。由于过多旅客买不到全程票,纷纷“买短乘长”,导致列车超载,正常购票者挤不上车的尴尬现象。一时间,国内行之已久的“买短乘长”现象,引发市民热议。来看报道。
视频资料:新闻回顾:5022次列车到淄博站之前列车已经严重超员
5月1日凌晨,有不少网友反映,自己提前一个月购买了火车票回老家,却在山东淄博火车站被告知,由于车上短途乘客到站不下车,导致车辆严重超员无法再上人,只能办理全额退款。同时,南京火车站K8372次列车的多名乘客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虽然铁路部门办理了退票,但却打乱了乘客的出行计划。
市民 他为了自己一个人的便利。让后面的人没有办法(上车),影响后面人正常的生活。
市民 不应该买短乘长。超员了,就出现了安全问题了。
市民 那比如说答应好小孩出去游玩了,买不到票怎么办呢?只能采取这个方式,然后再到车上再去补票呗,我是这样认为的。
买短乘长,是指旅客购买了短途车票,到站后不下车而是继续乘坐。这项措施作为铁路部门一项人性化的操作行之已久,目的在于最大程度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但是到了一票难求的高峰期,就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考验。据统计,今年4月30日到5月4日期间,全国铁路旅客发行量达7270万人次,同比增长1120万人次,增长18.2%,在这样的客运压力下,很多人表示,买短乘长,实属“曲线救国”的无奈之举。
市民 确实是很挤的,我站票都买不到,农忙了嘛,都想回家。
市民 有的人急着要回家,只能这样做
市民 如果一定有事,那就先买票,然后上车补票。
该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后,中国铁路总公司5日正式对“买短乘长”现象进行回应,铁路部门会根据客流情况,决定是否办理越站补票手续;如果旅客没有按规定补票强行越站乘车,到站后铁路部门将加收已乘区间应补票价50%的票款。除了让这些乘客付出更多经济成本,铁路部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其增加不良诚信记录。
江苏湃亭律师事务所律师 匡道林 乘客买票乘火车,实际上从法律层面讲就是和铁路公司形成运输合同的关系。铁路公司应当根据列车自行的运载能力,来决定是否对到站的客人来加收,是对乘客违反的约束和做的约定,没有在约定的地点下车,他还需要继续乘车的话是需要付一定的违约金的。
市民:既然说买短乘长了,那多付出点,这种应该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市民 我觉得现在出口也蛮严格的,没票走不过啊,不补票的应该少吧
市民 不买票的话,个人征信也会受影响
社会学者认为,正如市民所说,在“买短乘长”这一政策下,恶意逃票的人肯定有,但毕竟是少数,更多人的行为应该称之为“买短补长”。而剖析“买短补长”导致列车超载事件的本质,还是出行时间太过集中以及运力不足的问题。
江苏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晓忠 这还是我们的铁路部门满足不了小长假出行所出现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我们觉得一方面是管理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乘客出行遇到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说管理方存在问题,要注意今后的出行,避免过分的拥堵,更好的维护和用户交通秩序。
因此,杜绝乘客买短乘长现象,并不能仅仅靠惩罚与道德规范,而是需要更加明智科学的旅客分流机制、列车趟次调整机制。
江苏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晓忠 我们觉得呢,我们技术上也就是对于人员流量的监控要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实时监控,虽然不能做到完全100%的到位,但是呢,可以大致的预期我们出行方向和人员。在什么情况下不允许补票甚至加罚款,什么情况下的流量允许,可以通过大数据监测,今后在操作中还需要技术的支撑。我们旅客呢,可以查看数据错峰出行,尽量不要在拥堵的时候,采取这样的出行方式,会占用整个交通资源。
节假日出行难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个痛点,铁路“买短乘长”的初衷是为了激活闲置资源,方便旅客出行,相信不少人也因此受益。所以,我们不必因噎废食就此排斥这一政策,但在客运高峰时期,如何解决好矛盾,让更多乘客享受到公平性,是铁路部门必须努力思考的。同时,在国家层面还应倡导带薪休假、错峰出行。总之,“买短乘长”导致列车超员事件背后也有不少社会因素,需要全方位地发力。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