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郑陆的16岁女孩晓莉,今年刚上高一,因为学习成绩很好,所以父母也并不限制她使用手机上网聊天或者是玩游戏。可让晓莉没想到的是,父母对她的“放手”竟然让一些犯罪分子有了可趁之机。发生了什么呢?来看报道。 报警人
晓莉:就是直接微信转账的,他当时告诉我是可以十倍返还给我的,我当时还以为是真的呢。 民警:你太年轻了,没有经历过。 报警人
晓莉:对,从来没有这么被骗过。 郑陆派出所民警
薛恬阳:晓莉转过去之后会以10倍的利息返还给晓莉,晓莉就相信了对方,先给对方转去了200块,然后对方就说如果他再追加转账的话,她的利息也会增加,然后晓莉就轻信了对方。 就这样,晓莉一共分为5次,给对方转账了1500元,本想着可以拿到3000元的返还了,没想到对方竟然直接把自己拉黑了。无奈之下,晓莉只好报警求助,而警方也已经就此案展开立案侦查。 民警:这人你都不认识,就这样给钱? 报警人
晓莉:我当时真的是糊涂了,以为是真的。
诈骗对象“两极分化”
老人和青少年成“重灾区” 其实,近年来公安机关加大了对诈骗案件的打击力度,媒体也经常对犯罪分子常用的各类诈骗手段进行揭秘,所以大部分市民都有了一定的风险防控意识。但从一组从我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反馈出的数据来看,目前,全市的诈骗类案件仍旧占据五大类常发案件的榜首,并且案件的被害人群体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态势,上了年纪的老人以及没有太多防范心理的青少年,占据65%的比例。 郑陆派出所民警
薛恬阳:对于这种初高中的学生,他们防诈骗的意识还不是特别强,作为家长的话,就让小孩早点知道这方面的知识,以防上当受骗。 事后,晓莉也告诉民警,这1500元是自己好不容易存了一年多的零花钱,这回全打了水漂,非常郁闷。所以啊,咱们从小就得记住,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另外,广大家长还是不能把子女丢给手机,以防类似事件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