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之旅 |
时间:2019-04-22 20:57:31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我从哪里来,我的亲生父母是谁?这些普通人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对于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却可能是个永远都无法解开的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由于粮食极度短缺,江南的一些家庭无奈将孩子送到上海,希望给他们找到一条生路。为了抚养这些孩子,国家将他们送往北方的一些城市抚养,所以他们也被称为“上海孤儿”,也叫国家的孩子。当时我们常州也有一批这样的孩子被送走,时隔半个世纪,他们又回到常州来寻根,那么他们能找到自己的亲人吗? 4月20日,来自内蒙古、河南、山西等地的十多名“上海孤儿”聚集到这里,除了寻找自己的亲人,他们还携带着全部135名孤儿的资料。据了解,这种模式的寻亲叫“扫村”,是“宝贝回家”志愿者发起的。首次“扫村”之旅,在上海以及江苏的5个城市进行,其中涉及常州的包括溧阳和武进总共7个乡镇。 石家庄
韩爱华:(我是)从常州孤儿院到石家庄孤儿院,用火车运到那直接接收,完了以后养父养母,从孤儿院领养。 说起自己的身世,62岁的韩爱华有些伤感,她说养父母没有生孩子,只抚养她一人,她生活的非常幸福,但是自从知道自己是抱养的,就想寻找自己的根,尤其是养父母去世之后,这种想法更加迫切。 石家庄
韩爱华:找回自己的根。到底是在哪里,光我们找,我们是找不到的,就得家人也找。希望家人在找我。 河南安阳的韩天书专程从北京赶来,他拿出当年养父母的收养证明,说他就是一个常州人,而在这之前,他曾经来过常州两次,但是每次都失望而归。 河南安阳
韩天书:我是1961年到那个地方(安阳),到那两三岁,刚会吃饭。养父先抱养了个姐姐,后来想要个男娃,但是要男娃,必须收养女娃,所以我们两个一起过去的。 韩天书随着带着的不光有姐弟三人的照片,还有另外两人的照片,他说这两人跟他是同村的,当年他们是一起坐火车被送到了安阳。 河南安阳
韩天书:我们村子抱养了很多。跟这两个,我们一起一天过去的。我就问他们要了这个照片。我说帮你们找一下。 王喜梅、刘晓丽、荆福玲都来自河南郑州,从2002年三人开始结伴寻亲,她们只知道当初自己是从江南送出的,无法确定是不是常州,但只要有一丝希望,她们都不远千里赶来。 河南郑州
荆福玲:将近找了有20年了吧,养父母都死了。有时候说不找了,不找了,但是一听说有这方面的信息的时候,有寻亲会的,我们还是不放弃的。自己都又来了。 为了能尽快找到亲人,每个人的情况,她们都尽量在宣传单上写详尽,王喜梅说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上的胎记。 河南郑州
王喜梅:我大腿根外侧长了一个胎记。一个肉猴。 同样情况的还有六名来自内蒙古的“上海孤儿”,每次来寻亲,她们都抱成一个团,互相取暖。 内蒙古
逯燕:我们都走到一块了,因为我们都是一个藤上的瓜。都是江南的孤儿,我们互相都是按岁数排的,姐姐弟弟,哥哥。 这些“上海孤儿”基本都年过六旬,他们说,寻亲不是为了图亲生父母的家产,只为找到自己的根,然而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他们也感到希望越来越渺茫,因为生父生母可能都已经不在了。 同期声:河南郑州
刘晓丽:我们现在都生活的很好,有退休金,家里的生活都非常幸福。我们什么都不缺了,唯一缺的就是亲情。就是这个事情是个很大的心结,我们放不下。不愿意这一辈子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 听说寻亲团的故事后,周围的居民纷纷表示,会帮助他们扩大宣传,寻找亲人。 常州市民:我听她讲了以后我也比较感动。我说这也是做善事,做好事。我说我可以帮你宣传一下。 常州市民:我们打算看看以后准备帮助这些失散的孤儿,来帮助寻找家人。 很快,一些也在寻找亲人的常州市民闻讯后赶到了现场。 常州
张仁玉:我妈生了十个女儿三个儿子,我是最小的。因为我爸我妈早就走了,还要找三个姐姐,已经找回了一个姐姐,我妈送走了五个姐姐。我现在有找到一个内蒙的姐姐。我们准备做血型配对的。 常州
王祖明:我小的时候听我妈说过。他说送掉一个姐的。这个姐还是我大哥跟我爸一起送的。 记者:你父母还健在吗? 常州
王祖明:不在了,我大哥都87岁了。 在现场仔细询问过后,王祖明觉得寻亲团中河南郑州的张秀霞,情况非常符合。 河南郑州
张秀霞:我有(常州的)迁移证,我找了也差不多快有十年了吧,来常州有六次了,我也是ab型血,他是ab型血。很期待,心里特别激动。 常州
王祖明:她是五六年生,刚好我们送出去的,也是五六年的。所以对上号了。也想找,但是不确定。所以要做一下亲子鉴定。 看到有姐妹有望找到自己的亲人,寻亲团的志愿者沈玉娣十分欣慰,她说自己也是一名“上海孤儿”,寻亲已经15年了。 河南
沈玉娣:2004年就开始找了,每年来找有收获,但是带着失望就回去了,因为啥?认得多,一做DNA,我们要相信科学。一做不是一做不是。 在寻亲团里呆的时间长了,沈玉娣就成了一名志愿者,反倒帮别人找到了亲人。 河南
沈玉娣:我没有找到,我就是做个志愿者,帮别人,别人找到了。我也是快乐。 为了让人生地不熟的上海孤儿寻亲团此次“扫村”活动能顺利进行,常州心家园公益助残服务中心和滴滴敢扶公益车队的志愿者提供了热心的志愿服务。 常州心家园公益助残服务中心负责人
王文贤:这次他们到常州来寻亲。我们心家园为他们提供一些车辆场地这样的一个支持,也希望他们在寻亲过程中。在我们常州,能感受到一点温暖,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午饭过后,常州的志愿者们又把上海孤儿寻亲团送到马杭东华村,进行第二站的扫村。94岁的王祥娣老人说,她曾经把一个女儿送到了上海。 马杭东华村村民
王祥娣:那时候困难的不得了。又没有吃,又没有什么。然后就把她,放在厂门口,坐在那里。(上海)十三厂那里。 记者:什么时候送的? 马杭东华村村民
王祥娣:我不记得了。 志愿者们表示,在征得王祥娣子女的同意后,后期会通知人过来为她采取血样入库。寻亲团的成员说,这一次来常州,虽然不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亲人,但是志愿者们多天的陪伴,家乡人对他们的热情,让他们觉得这一趟没有白来。 河南郑州
张秀霞:来到这。心里非常。可热乎了。家乡人对我们特别热情。我始终没有灰心。我要继续找下去。 河南
沈玉娣:我想我们肯定是早晚要找到家了,有这么多爱心人士帮助我们。有这么多的好心人。还有我们媒体。帮助我们。我们深表感谢。 据不完全统计,当年由上海送出去的孤儿,人数超过5万人。这些人如今大多年过六旬,寻到自己的根成了他们日思夜想、无法放下的一份执着。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如果你知道身边有人曾经送出过孩子的信息,可以跟我们栏目联系,生活连线热线86050111、13912331001二十四小时开通。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让这些老人多一条找回家的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