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词读音改变 你适应吗? |
时间:2019-02-22 20:25:34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现在人们说话呀都讲究说大白话,怎么方便怎么来。有些能缩略的词呢就简读,有些词甚至因为读着顺口就连读音也改了。2月19号某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则文章《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交网络,网友看完之后惊呼“自己上了个假学”。 文章中列举了一大串读音改变的例子,其中有不少诗句。我们不妨先来考考学生们。 学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学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学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就这一句诗,一个衰字竟读出了三种不同的音。其实衰在诗中为了押韵,本读cuī,由于读错的人较多,现已更改拼音,现在新版教科书上的注音为衰(shuāi)。对于古诗词的读音变化,不少学生表示还没有完全适应。
学生: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学生: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以前就是读斜xiá但是后来就没有这种说法了。但是在古诗中一般都读斜xiá。 学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学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因为现在字典上是查不到骑jì这个读音的。但是按照古文读音来说的话还是读骑jì会比较好一点。 更改古诗词中的字词读音,确实破坏了韵律和意境。不少网友觉得小时候努力学习的平仄押韵全白费了,一夜间学渣成为逆袭。 学生:我觉得不太好,因为这个读音放在诗句中,如果把读音改掉的话,会牵扯到它的平仄。 学生:如果全都往我们日常化的读音来改的话。那么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会去掉一些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痕迹。 学生:既保留原来古人的一些想法。虽然它的读法不一样,但它的意思解释的还是一样的。 学生:可能有点违背古人的想法,但是时代在进步。 除了古诗词的读音问题,文章中还列举了教材和工具书中一些常见字的读音变化,如“说客”的“说”原来读shuì,但现在规定读shuō,另外还有说(shuō)服;“粳米”的“粳”原来读jīng,现在要读gěng。而追根溯源,这篇公众号文章中的大部分内容来自国家语委2016年6月6日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 省前中语文教研组组长
云传瑶:因为语言本身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它必然要适应这个时代,适应这个社会。从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很多字的古音是应该要保留的。或者说的不太恰当一点的话,我们不能把愚昧无知当成是一种适应潮流。比如我们来举例子,例如很多人都知道的鸿鹄之志这个成语。我们不能因为很多人把鸿鹄之志读成鸿鹄(hao)之志,我们就把鸿鹄之志改成鸿鹄(hao)之志。这显然是错误的。 教育部回应:修订最终稿尚未公布
对待读音不要“一刀切” 在2018年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专家表示“既要尊重、适应拼音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变化,也不能盲目随波逐流,丢失汉字拼音原有的表意 语言魅力”。对于字词读音更改引发的争议,教育部回应称,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便于推广应用,但作为国家标准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最终稿还没有公布。至于新版教材和字典使用调整后的读音,可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了解的早,率先改了。同时建议大家对待读音“不要一刀切”,部分字词的读音不一定“非此即彼”,比如“乡音无改鬓毛衰”,追求古雅和押韵,建议读cuī,但不能说shuāi就是错的,并且建议试卷考题中不要涉及这样的题。 虽然这篇微信公号的文章是在炒冷饭,但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热议,主要是因为这些读音改变的字词,很多都是大家当年背了很多遍才记住的“知识点”。其实,语言的历史背后潜藏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但语言同时也是社会交流的工具,在统一、便于交流和保持汉语的丰富性这两个层面,无论在学术界和社会大众的自然应用中,调整和博弈随时发生,语言也就这样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演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