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桥:非遗文化进校园 传承从娃娃抓起 |
时间:2018-12-24 20:23:06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杨桥:非遗文化进校园
传承从娃娃抓起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热闹的杨桥庙会都会吸引不少市民前去观赏,庙会通过表演的形式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杨桥庙会也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非遗传承人们带着自己的技艺走进了运村实验学校。 调犟牛非遗传承人
唐正元:要从娃娃抓起
台上十分钟,台下三年功,再加上我们年纪大了,不可以埋没我们的才艺,也是锻炼身体,也是德智体提高的因素,调犟牛项目进入校园,可以世世代代传下去。 调犟牛是杨桥庙会表演项目之一,也是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犟牛是个体力活,传承人唐正元也即将步入古稀之年,希望通过非遗进校园可以找到传承人。 学员
张天源:背很酸,我爷爷也是调犟牛的 我也想调犟牛,所以才参加的,健身嘛,正好我也可以减减肥。 学员 陆 一
一:有很多翻的动作让我翻不好,或者就是出现一些受伤的情况,既然加入了,那就好好学吧。 学员 张立源:挺喜欢的,况且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嘛
我也想成为调犟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今年9月,学校也特地开设了调犟牛社团,目前共有17名小学员参加。每两个星期进行一次集中表演训练。 武进区运村实验学校校长
杨波:调犟牛项目的表演性非常强,我们要确保在明年二月初八的庙会表演,社会上村里面的大牛带着我们的学校里的小牛能够一起表演。 除了调犟牛,学校还引入了非遗捻纸技艺,并结合学校手工课建立特色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社团活动,传承人朱琪老师也会经常来学校进行授课教学。 捻纸教学现场:五根一组,一共是15根,像编小辫子一样把它编起来。 捻纸学员
王烨冰:当初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很有趣,让我更了解加强捻纸,很荣幸可以跟老师一起学习,我以前做不好手工,在这边学习之后,手工也进步了很多。 捻纸非遗传承人
朱琪:这是民族的文化,他们能够静下心来,我这次叫他们做龙,他们做得很好的,我很高兴,我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武进区运村实验学校校长
杨波:杨桥民俗文化,对我们学校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教育资源,今年我们在前黄镇政府,还有杨桥村委的支持下,我们将更进一步,把杨桥民俗文化里面的,几个项目,调犟牛捻纸引入我们的校本课程。对于学生的社团活动有学生来讲,丰富了他们的课程。第二个它也是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承。 非遗文化进校园,可以很好地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让广大中小学生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全面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使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