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被作为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产品一直沿用到今天。旧时候,弹棉花是一项事关民生温暖的行当,如今,各式被子种类繁多,这传统的行当日渐消失,但仍有不少市民钟情于棉花被。今天我们就去位于经开区的棉花老店,感受最“温暖”的手艺。 手工弹棉花 81岁的许炳玉12岁入行学做弹棉花,应我们的要求,他拿出老家什演示起手工弹棉花。旧时候他背着这些老家什和师傅走街串巷,到人家家里做被子。如今,儿子媳妇也跟着他做了20来年,他也从棉被上见证着生活的变化。 许炳玉:都是加工,那时候棉花没有卖,被子要老的补来补去缝来缝去。现在新棉花有的都做了垫被的,以前哪舍得。 许炳玉家的棉花店先后搬了几次,但他从未想过转行。儿子媳妇有想法,添置了新设备,他的老家什便挂在墙上,沉淀着岁月的回忆。不过,许炳玉也不觉得遗憾。有句俗话“棉被弓若咧弹,闹得三代眠难”,而有了现代化的设备,也告别了噪音和飞舞的棉絮。 许炳玉:现在的生意比以前的大,速度也快。机器出来的被子你也看到了不灰的。 手工弹好一条棉被,需要六道工序:开棉、铺棉、弹棉、牵线等。虽然现在机器作业,但工序也大体相同,一样要求技术含量,而且棉花的松软用量、碾压的力度等等还是要依赖手艺人的功夫。 许炳玉的儿媳
仲银娣:要做棉花被的话,我们连轴做棉花被一天做了靠近50条。那次是船来的,徐州的,安徽的,他们讲好一起来的,店里面都是人,一天连轴做,做了46条。 如今,棉花老店不光做棉花被,蚕丝被、鸭绒鹅绒、羊毛被也都现场加工。因为许家人做了70来年的口碑,很多人家的婚被还是会慕名而来。蚕丝一层一层拉开,鸭绒鹅绒分格等量充进被套中,所有材料亲眼可见货真价实,就是许家人的生意经。 许炳玉的儿媳
仲银娣:保质保量的。都是客户用的好,再来找我们,都是外面介绍的,虽然我们的市口不怎么好,但有时候也是排队了。生意暂且不说,但是别人信任你,我们也很高兴。 诚信经营用心开店,不光是做出温暖的棉被,还做出好口碑和好信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