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共享经济”快速兴起并以爆发式增长的速度蔓延发展,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表现模式,以租代买成为新的消费风向。如今,租赁已突破传统领域,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汽车、玩具、充电宝、手机,可租的东西已经不再局限以往的认知,那么在租赁式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潮流中,消费者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来看报道。 一部手机,下载一个APP,通过在线支付, 就可轻松完成租赁消费。如今,从房屋、汽车等生活必需品,到手机、相机等电子数码产品,甚至玩具、绘本、绿植、艺术品等,都可以通过“租”的方式来获得,记者在某租赁APP上看到,一部价值5800多元的iphone8手机,租金每个月只要279元,算下来一年总租金3348元,不仅比购买省了2500多元,一年之后还可以租借更新的机型。而在更新换代更快的儿童玩具上,租赁的优势则体现的更加明显,例如价值四百多元的乐高,在某APP上租一天才5元左右。 大学生1:租的话,对资源是一种更好的利用。因为买的话,你可能只是为了一时之需,用了之后可能就闲置了,这样的话你首先浪费了金钱,其次对资源也是一种闲置。 大学生2:尤其是像比较昂贵的一些固定资产的投入,比如说现在的共享汽车,有些人他可能平时的工作原因,根本不需要用到汽车,有了这种东西,他就可以以租代养,对他自己生活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他的生活质量也能相对提高。 大学生4:女人的心理,时间长了不喜欢,租的话能换。买的话,你用心里也不咋舒坦,扔了也不舍得。 常州大学商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潘伟强表示,租赁式共享经济的发展顺应了新时代的消费潮流,一个“万物可租”时代已经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以往很多人信奉“买不起才租”,但现在,新租赁经济模式降低了租赁双方的信息沟通成本,打通了信用、支付、物流等环节,也在改变着消费者的观念。 常州大学商学院实验中心主任
潘伟强:供给侧改革以后的话,让我们的产品多样化起来,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租代养这种模式,让它成为可能。第二种的话,就是我们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的多元化包括消费的一个偏好,使得我们消费的一个升级。95后的年轻人包括一些白领,有这种需求。 不过,当物品的拥有权与使用权真正分离后,新问题也不少。比如,租赁物品的质量如何保证?物品发生损坏后,租赁双方如何协商赔偿金?免押金后的租赁信用机制如何健全?正如此前,舆论认为共享单车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但在租赁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种种现实问题,车子被人为损坏、随意抛弃,部分品牌共享单车押金难退等等,这些问题所涉及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等隐患,如何保障租赁双方的利益,我们需要思考的还有很多。 大学生1:要保障租用者的利益,让法律更加完善,让这种关系更加透明,让我们租的放心,也敢于去用这些,让它更加流行。 大学生2:不管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从法律规范角度来看,这个肯定是会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像我们现在所有的共享系列的东西,都会接入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分,这样的话,无形中也是一种法律的约束。 常州大学商学院实验中心主任
潘伟强:租赁双方的话,最大的矛盾在诚信问题,使用方这块的话更多的是承担这样一种社会责任,对于一些东西的爱惜,完善好自己的一个信誉体系,珍惜自己的信用。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相比于欧美国家超30%的租赁渗透率,中国的租赁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还有很大发展。新租赁经济崛起的背后,是对人们契约精神的考验和提升。契约精神的背后是信用体系的完善,这需要政府鼓励、社会参与,也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征信企业在新模式上进行探索。只有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让社会的信用体系更加健全,让“租时代”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