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退休高工闲不住 变废为宝治蓝藻 |
时间:2018-11-12 20:40:49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蓝藻治理仍是目前水环境治理的难点,蓝藻一旦爆发就会霸占一方水土,所以也有着“生态癌症、绿色牛皮癣”之称。各地政府在蓝藻治理问题上,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俗话说,堵不如疏,面对蓝藻,我们还有没有更好的治理办法呢?在咱们武进,有一位79岁的老人,给出了答案。 今年79岁的陈琴笙,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1964年被分配到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从事土肥研究,取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2005年退休后跟老伴回到家乡武进定居。2007年5月28日,太湖无锡区域蓝藻大面积爆发,恰逢陈琴笙去探望在无锡工作的女儿,这件事让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陈琴笙感到忧心忡忡,他又一次拿起了他的实验设备,把精力放到了如何攻克蓝藻上。 陈琴笙:飞机洒农药,一洒蓝藻都沉下去了,湖水也变清了,这种化学试剂。但是现在太湖湿地也有规定,不准打任何的化学试剂,打捞上来之后,在小陈湾,用石灰挖了大坑埋。但这也不是个办法,一个个坑都填满了,填满了再打捞放哪儿呢? 尽管早已退休,但陈琴笙每天仍在从事着自己奋斗了一生的事业。从2008年4月开始,他断断续续用了18个月时间,绕着太湖“走”完了一圈,并将这一路上与蓝藻相关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了报告,同时亲手绘制了一幅“太湖水域分布简图”。陈琴笙是从事化学研究的,他首先想到了蓝藻的成分,从根本入手,能不能实现蓝藻的利益最大化呢? 陈琴笙:后来我就去查资料,有什么用处,什么成分,什么结构。(实验)蛋白质含量达到60%以上,有机质含量测下来是82.5%,这个了不得,这是一种宝。在困难时期我们的小球藻可以做营养品,那么蓝藻也可以作为饲料,营养品来用啊。 在最近10年的时间里,陈琴笙一直在与蓝藻“较劲”,通过他的努力不但研究出灭杀蓝藻的技术,还研究出了把蓝藻制成藻蛋白粉,让蓝藻变废为宝获得“新生”。通过将打捞上来的蓝藻脱水、碾碎,用其拥有专利的土壤清洁剂进行加工,最后制成了藻蛋白粉。他告诉记者,进口鱼粉中的动物性蛋白含量约60%,与自己做出来的藻蛋白粉中蛋白含量差不多,而后者的成本却低得多。并且能够成功地变废为宝,既有效处理了蓝藻难题,又可以降低了农业养殖的成本。 陈琴笙:100公斤蓝藻可以加工1公斤到2公斤蛋白粉,利润在100块钱。 虽然实验成功了,但是目前陈琴笙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厂家进行试验投产。后期他会在经过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再去寻找推向市场的机会。 陈琴笙:第一个工作,要到有资质的单位去化验,藻白粉能不能和鱼粉替换?第二个要做出来几十吨这个饲料,藻白粉掺进去之后,用牲畜去喂,叫临床试验吧,效果如何? 去年底,安徽省巢湖管理局举办了一次蓝藻治理与综合利用创新大赛,还特地联系到了陈琴笙,邀请他带着自己的藻蛋白粉项目参赛。经过专家组一系列的评审,陈琴笙的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获得了特别奖。之后也有几家企业联系过陈琴笙,对他的藻蛋白粉表示出兴趣,但是由于蓝藻打捞许可和前期投入等问题,始终没能达成合作。在此,陈琴笙也希望该领域的企业机构有兴趣的话可以积极联系他,共同投身治理蓝藻的事业中,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