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双11”十周年:天猫成交破2000亿 您贡献了多少?

时间:2018-11-12 20:33:48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从2009年的第一个“双11”到今天,这个一年一度的购物节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今年天猫“双11”最终成交额锁定在2135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那么,你为双11经济贡献了多少呢?来听听常州市民的答案。
市民:1000多吧 小孩的一些东西 都已经很克制了 我是昨天睡觉之前一个小时才想起来明天双11
市民:2000多块钱吧 买了点衣服 还有点吃的
市民:大概2000多块吧 基本上都是日用品吧
市民:花了1000块不到 买了个手机 差不多便宜了150块钱
市民:大概花了1000多块钱 买了衣服 是有优惠的
市民:2000左右 护肤品还有口红
市民:买了三四千 主要是宝宝的东西
双十一网购狂欢节源于淘宝商城2009年11月11日借着“光棍节”名义举办的促销活动,当时力度有限,效果却出人意料的好。之后,“双11”逐渐成了购物、“剁手”的代名词。十年时间,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市民:在网上买东西方便啊 又能到家 我们现在带个小孩出来逛街也不方便 能在网上买的就在网上买了 这是一个趋势嘛 你看现在VR 这个大趋势下你也不得不接受
市民:我感觉现在是互联网消费品时代 马云推出双11一个这么好的项目 我感觉也是对消费者的便利 不用每次都来逛线下 所以我感觉这个也是以后的趋势
见证我国消费升级变迁  购物心态日趋理性
从第一年的27个品牌,到今天汇聚了18万个全球品牌、数十万款新品,从曾经单一的服饰行业,到手机数码、家电、汽车、美妆、食品、母婴、图书等全品类覆盖,“双11”也见证了我国十年间的消费升级变迁。
历经了十个“双11”,许多消费者疯狂抢购的热情渐渐消减,开始倾向于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下单,购物心态也是越来越佛系和理性。
市民:看个人能力吧,能买的话就买,买不了就算了,随缘吧。
市民:我觉得打折力度已经比前几年会少一点了,不过现在就是买也行,不买也行。
市民:暂时没有需要 我就没买 那天太挤了 我实在不想去抢那个点 感觉没有太大来去 没有特别吸引的那种(马颖琳采访)
市民:前几年我都是12点起来。调个闹钟起来拍。近几年好像没有那么冲动了,不需要的已经不会买了,很早就会想着我到底需要什么,最实用的是什么,什么适合在这个打折季买,我才会买,比如说手机,刚需的东西。
线上线下齐狂欢  线下体验售后强
虽然消费者变得理性了,但双11全民购物狂欢节的热度仍在持续上升。在线上促销热闹非凡的同时,线下活动也日益精彩,尤其新零售模式逐渐受到关注。今年,100个新零售商圈、20万家智慧门店、62家银泰百货、41家居然之家、近100家盒马鲜生、470余家新零售商超、100万家饿了么和口碑商家都加入天猫“双11”,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样的购物方式选择。
某珠宝专柜营业员:我们公司是优惠40,商场再加送10,总共优惠50块钱,价格是350-50,300元/克,比去年好,增长了一倍,昨天我们做了35万。
某化妆品专柜营业员:双11肯定是上涨的,我们家产品有了升级,正好在双11有新产品上架,线下的话,我们可以帮客人服务,售后服务比较好。
近几年,曾经经历过电商互联网巨大冲击的线下实体店,主动探索业务转型纷纷加入“双11”活动,“双11”成为线上线下共同的狂欢。苏宁电器从线上的购物补贴,到线下的满减、大礼包赠送等活动,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目光。双十一期间,全国门店到店人数超240万人次,全渠道订单量同比增长132%。
苏宁电器武进生活广场店销售督导 张婷:双11整个销售情况的话,我们是比去年同期多了1.3倍,有130%的一个份额,然后整体来讲的话,销售和客流量都是比较大。
张婷介绍,双十一期间正值苏宁电器武进生活广场店重装开业,所以优惠力度很大,小到手机,大到冰箱洗衣机都很畅销,而且对于大件家电,在线上线下价格一致的情况下,市民更倾向于线下购买。
苏宁电器武进生活广场店销售督导 张婷:因为双11大家都比较的,所以线下的话,我们不管是从价格上,还是从服务上面都是非常具有优势的。线下的话,我们知识都是很全面的,讲解的很细致,然后还有现场的一个体验感,服务上面也会有引导,都是很好。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