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水共治 “唤回”江南水乡 |
时间:2018-10-22 20:28:37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2018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湖长制。8月27日,江苏省河(湖)长制工作推进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指出,江苏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已由“见河长”全面转向“见行动、见成效”,河长、湖长制工作体系基本建立。自“河长制”工作推进以来,我区全面搭建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网络,水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碧水保卫战战果丰硕。 现场:连线记者
谭论 我现在是在湟里镇的葛庄村 我身后的这条村级河道叫做乌土沟 透过我们的镜头 大家可以看到 河道上每隔几米就有一个放满水生植物的浮床 放眼望过去
仿佛来到了园林一般
美不胜收 和略带土气的名字不同,乌土沟现在看上去清澈灵秀,近千米长的河道蜿蜒流过张家村等自然村,石砌驳岸垂下条条常春藤,一座座小码头方便村民下河洗涮。然而,就在一年多以前,乌土沟还是另一番景象,河内被随意丢弃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沿岸部分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河道。甚至有些河段飘满垃圾,散发阵阵恶臭。 湟里镇葛庄村
村民 卜小明 原来这个河没有这个驳岸的 全是污水 现在河里水质好多了 可以洗衣服什么的了 原先不好洗 看不到河底
心情都变的愉快了 湟里镇葛庄村自2017年启动河道整治的三年计划以来,实行清淤、打造生态驳岸、栽种水生植物三部曲,在全市的村级河道治理工作中一路领先。首先便是将村里涉及到的68条河道,以及其他起到联通水系作用的村庄内部沟塘,一起完成清淤工作。 湟里镇葛庄村委会主任
徐卫平 我们按照河长制的推进以后 对我们村域之内的河道 逐一进行清淤 先是把河道里的污泥抽掉 再对旁边进行建筑垃圾清理 再做河道驳岸的建设
完成清淤的部分河道已经做好了水泥驳岸的加固,还有一部分也将打造生态驳岸。徐卫平介绍,他们准备沿着河道曲线,在岸边做出一排排杉木桩,杉木桩两两相连,周围再种上绿化,不仅节约成本,而且更加美观,还能较好地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浮床内的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氮、磷等,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湟里镇葛庄村委会主任
徐卫平 水生植物有两个意思 一个可以进行水质的净化 还有一个可以起到美化作用
三年之内要把我们村里所有的村级河道清理过来 “河长制”推行以来,我区逐渐将制度的落实转向河道的治理,洛阳镇东尖村东尖引河投资660万元对河道进行河道疏浚、河岸护砌、水系沟通、绿化种植等,目前河水清澈,河面上漂浮着用来净化水质的生态绿植,河岸边,绿树红花相映成趣,水乡美景跃然眼前。而在岑村陆家头浜,经过阳湖大圩内浜综合整治,河岸边又现百姓洗衣淘米的身影。牛塘镇红旗河则综合运用了物理、生态等治理修复技术,彻底整治了“黑臭沟”,还当地居民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活环境。 区水利局副局长
夏坚远 全区的855条河 共925名河长,逐步开始履职,而且从去年到今年,我们从巡河的过程逐步转向如何去认真治河的转变。 从“河长制”到“河长治”
全员参与碧水保卫战 “河长制”的推行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治理好的河道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随着这种新风向的形成,政府职能部门孤军奋战的治水局面开始悄然改变,更多的民间治水力量参与其中。 现场:连线记者
谭论
现在是在洛阳镇管城村的罗家头村民小组,我身旁的这条村级河道经过整治以后,从原先的黑水潭变成了现在的小公园。那么村民也给它们取了一个非常吉祥的名字,叫做如意滩。 沿河而建的汉白玉栏杆、曲径通幽的鹅卵石路、随风而舞的竹林……治理后的如意滩变成了美丽的梦里水乡,而这条河道的治理,完全由罗家头村村民自发集资,可以说是谱写了新形势下的成功“治水经”。 洛阳镇管城村党总支书记
邵益斌 村民自发组织修建了如意滩 总共投入了80多万元,其中村民小组出资50万元,村里的罗氏家谱协会出资10万
3个热心做公益事业的老板出资了20万。 罗家头村民小组位于虎臣河的支流——新庄站浜北面。2017年初,新庄站浜清淤工程被列入武进港戴溪片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主河道长约500米,2017年年初施工,当年4月底完工。河水清了,可河岸还是泥石滩。为此,这个只有170多人的村子开启了治水行动,如今,118米长、3米宽的步行道,两座古色古香的休憩亭,水边栽种的睡莲,更为这河塘美景平添了一份柔美。 洛阳镇管城村罗家头村民小组村民
罗岳兴 环境跟以前大不相同了,以前没有这么好的环境,现在都是绿化
有游乐场,我们老年人晚上出来散步不需要到别的地方去了,只要到这个地方来了就可以了,现在心满意足的不得了 惬意的不得了。 洛阳镇管城村党总支书记 邵益斌
村民非常爱护这么美好的环境,他们也会自觉地保护它。看到杂草,河里面有垃圾,他们都会把它清理掉 自觉的清理掉。二期还有一个进村的主要道路,现在正在施工
200多米的一条百余柏油路浇到如意滩,另外还有污水管网(建设)。 据了解,洛阳镇管城村的变化只是我区全员参与碧水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今年我区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河长制工作。本着“量质并举、企业自愿”的原则,在湖塘镇首批试点24位企业河长的经验基础上,在全区推广企业河长,共征集158名企业河长与政府河长一起参与河道保护治理;与此同时,我区各地因地制宜推出了诸如民间河长、学生河长等河道保护志愿者,进一步充实了基层河长队伍,构建了“政府河长、企业河长、群众河长”三位一体的河长体系。 区水利局副局长
夏坚远 今年开始我们158名企业河长也全部上岗,政府内部有三级河长,区级河长 镇级和村级
那么在整个社会层面的有政府层面,有企业层面,还有群众层面的。 从“河长制”到“河长治”
多管齐下加速治理 今年以来,区水利局结合“河长制”的深入推进,建立了水政、排水等部门以及河长办联合巡查制度,定期对河道、湖泊进行联合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另外,区河长办建设的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也投入运行,平台集河湖信息、河长巡查、河长考核、举报监督等功能于一体,能够实现“河长一张图”,纵览全区水环境。为全区河道管理增添“得力助手”。 区水利局副局长
夏坚远
从今年开始,我们的河长巡河系统也全面在手机平台和pc平台同时上线,全区的各级河长现在也是通过我们的APP进行巡河,也提高了我们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效率。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中央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今年以来,我区河(湖)长制工作进一步推开,各级河长、乡镇板块和成员单位全面参与、履职尽责,截至目前,全区河长体系进一步充实,巡河治河稳步推进,“一河一策”编制完成,信息化平台建成投运,上下联动、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武水共治”新模式有效运行,水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区水利局副局长
夏坚远 制度的建立主要是追求我们河道面貌的改观 我们水质的清澈 目前我们河道面貌总体来说是在可控范围内 我们的水质主要从过去的黑臭 到现在的黄水 浑水的阶段
下一步 进一步
将向我们的清水进行转变 武进处在太湖上游,区内河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对武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守护碧水清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我区长远发展。随着“河长制”推进,我们相信离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