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杰:掌上切豆腐丝 自创绝妙刀工 |
时间:2018-05-17 20:30:10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张智杰:掌上切豆腐丝 自创绝妙刀工
中国历来就有“无刀不成席”一说,厨师具有高超烹饪技术的同时,还得具备厨师的基本素养,那就是会切菜,对于他们来说,每天重复简单的工序,背后却凝聚着几十年的苦练技艺。“龙城匠星”,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厨师张智杰,他所发明的手上切文思豆腐堪称一绝。 豆腐,是咱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食品,它柔软嫩滑、一触即碎,但有一道菜却要将豆腐切到细如发丝,这道菜就是文思豆腐。它是清乾隆年间,由扬州天宁寺僧人文思和尚所创制,它似乎是专为测试厨师刀工而发明的,只有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厨师,才能在这块豆腐上游刃有余。 厨师
张智杰:静下心来,怎么把豆腐丝切那么细,有时候在手法上也会有更多的调整,刚开始会走进一个误区,感觉手上切还是不行,里面还是有粗的,实际我们用的是一个跳刀的切法,只不过那个过程不是放在砧板上,是放在手上的 手上切豆腐,对于普通人来说,似乎力道大了就要切到手,力道不足,又切坏了豆腐。对于张智杰来说,同样也没这么容易。
厨师
张智杰:不好切,豆腐是一个很容易碎的食材,做起来比较普通,所以我们把普通的食材经过精加工,前面刚才说切片,现在是一个切片的过程,这个转弯的话也是非常重要的,转不好的话里面就乱掉了,放下来的时候要用水把它推下来 今年40岁出头的张智杰,对刀工技艺情有独钟,在从事厨师的这20多年里,为了练好这门绝活,他没少下功夫。 厨师
张智杰:我就慢慢开始琢磨,刀工的话先从肉丝,牛肉丝
笋丝,香菇丝,各种各样的丝,然后再切条,切块,再用各种花刀,比如说蓑衣刀、兰花刀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张智杰在砧板上切丝已经十分得心应手,然而手上切豆腐丝,要把内酯豆腐切得细如发丝、粗细均匀,对于张智杰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厨师
张智杰:这个难度不是你能想象的,因为刚开始切出来的片很粗很难看,总感觉到练不好,练不好,刚开始练的时候总感觉豆腐会破,因为手是不平的,凹形的,刀下去会有一个凹度,如果切成平的话,刀就要用力,不是这样,就像练柔术一样的,刀与手之间的柔软度和配合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经年累月的刻苦训练和摸索,划伤了无数次手掌、碎了无数块豆腐之后,张智杰终于熟能生巧,掌握了这门绝活。 厨师
张智杰:厨房间总归有空余的时间,你拿一盒废料豆腐练,慢慢练,基本上三个月以后,你就可以把这个产品给客人(品尝)了,到了两三年以后,你可以成表演的师傅了,直接表演给客人看 记者:这一小块豆腐切下去有多少刀呢 厨师
张智杰:其实我们这个没有太多的计算,我相信我切下去的刀数横竖至少在100刀以上,然后切出来的豆腐丝,我个人认为绝对要比砧板上切出来的
细如毛发的豆腐丝被放入清水中润开,这种云雾般的形态,常常被形容成中国山水画。而在难度异常的刀工之后,文思豆腐的烹制过程却非常之简单,只需将鸡清汤倒入锅中,放入各种配料煮沸即可。也许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决定这道菜的美味和外观的,已经全部凝聚在了烹制之前的绝妙刀工之上。 厨师
张智杰: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总归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我认为这个可以传承下去,可以把这个技术一起分享,因为文思豆腐羹在淮阳菜中还是有非常高的地位,相当于三道狮子头,扬州狮子头,扬州笋干丝一样的道理 张智杰徒弟
陶培松:手上切豆腐是我一直想学的,但是要技巧的,关键我们的手不一样,所以我们用砧板用习惯了,他已经练了很多年,我们还要再接再励 如今,张智杰烹饪的文思豆腐羹非常受欢迎,凭借这门独门绝学,他包揽了前期切豆腐丝所有的工序。2017年,张智杰还参加了武进区总工会组织的龙城技能大赛,并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江苏省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
龚剑锋:张智杰的刀工,不仅是基本功和技术,它是一门刀工的艺术,因为张智杰在徒手切豆腐丝的过程中,已经将他的手眼合一,做到心中有刀,(豆腐丝)长短一致,粗细均匀,不连刀,不漏刀,而且细如发丝,可以穿针,不仅是美观,有利于入味跟调味,一大块豆腐放在锅里烧,烧煮的时间长,不容易入味,切成丝放到高汤里来烧,豆腐丝是非常美味的 在江苏省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龚剑锋看来,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机械化设备越来越多,一些厨师在学习技艺的过程中,容易心浮气躁,忽视对刀工的训练。 江苏省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
龚剑锋:一个好的厨师要练好刀工,至少三到五年的时间,而且像张智杰这样能够做到心神合一的去切豆腐丝,切到这种效果,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经验。 在烹饪的世界里,所有精心准备的美食,其最珍贵、也最值得慢慢回味的,就只有两个字“匠心”。都市再嘈杂,匠人的内心依旧平静,面对大自然的馈赠,自信甄选,精心烹制,做出道道美食,既是成就这份大自然的慷慨,也是成就自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