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荏苒,光阴似箭,“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0个年头。当年,江苏许多学校向汶川灾区一批失去家园和家人的孩子敞开了温暖的怀抱,让他们在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抚平伤痛、修复心灵。其中,绵竹的106个孩子被安排在咱们武进泰村实验学校,组成了“绵竹班”,在那里度过了一年难忘的时光。十年间,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汶川地震10周年特别报道,今天一起去关注当年绵竹班的孩子们。 现场
绵竹班学生 董秋月:就是他最近看的一本书,她觉得很好,就送给我。王老师说她托寒秋姐给我带来一本书。 绵竹班学生
董秋月:她老人家有朋友来就给我带书。当我得知这个事情,我就感觉我在王老师心里有点份量 记者:她在你心中也有份量 绵竹班学生
董秋月:很重要的一个人 2008年6月1号,106名绵竹孩子来到常州泰村实验学校上学,2290公里外的常州成了孩子们的第二故乡。学校请来武进(原湖塘桥)中心小学优秀教师王晓波老师担任班主任。那一年,董秋月11岁,内向的他来到陌生的城市更加沉默寡言。 绵竹班学生
董秋月:王老师很用心的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很用心。我是班里的特例,王老师经常找我谈话,解开我心中的困惑。 一年后,董秋月从常州回到四川绵竹,与王老师的师生情依然维系着,2017年5月,他背上四川的调料,坐了35个小时的火车,赶到常州给8年未见的王老师做一顿正宗的川菜。 绵竹班学生
董秋月:就是去年去江苏的时候,在她面前跳特别失败,吃了饭有点活动不开来,尽最好的状态给她跳一段,留个纪念,去感谢一下她。 由于当年绵竹班的孩子现在大部分散落在全国各地读书,连线记者此次绵竹行只能见到为数不多的孩子,除了董秋月,我们还见到了今年19岁的廖扬。 现场
是她
大姑娘了,我还想着小孩子的模样 19岁的廖扬初中后学了护理专业,今年正准备找工作。她家所在的小区也是江苏援建的,在她家里,保存着在绵竹班时拍下的20多张照片。 现场
记者:这是泰村实验学校。 绵竹班学生
廖扬:这是去上海玩。这是新年的时候。我跟他一个小区。……回来后搬进小区,我才知道。每个人都单独给拍了照。 2008年5月12日,地震发生时,9岁的廖扬正上三年级,地震发生时,正是课间活动,她幸运的逃过一劫。 绵竹班学生
廖扬:刚刚到教室门口,还没有踏进去。就看到两边楼梯垮掉,然后天花板倒下了,老师把我们一个一个救下去。红旗倒在四楼,很多学生爬着旗杆下来。 地震之后,远在千里之外的常州侨裕集团及时伸出援手,出资开办了“绵竹班”,绵竹班于6月1日儿童节正式开班,接收来自绵竹受灾较重的汉旺、孝德等镇因学校严重受损而无处就学的106个孩子。9岁的廖扬也成为绵竹班的一员,在常州度过了幸福而难忘的时光。 绵竹班学生
廖扬:她说真的好期待十年之约的到来,我说我也是……我今年7月份过去的时候,这是给陈伯伯的礼物。我亲自贴的画,我希望能亲手给陈伯伯。 10年过去了,绵竹班的106个孩子如今大部分已考上大学,有的已经象廖扬一样走上了工作岗位。在他们的记忆中,江苏武进给予的温暖永不褪色。 绵竹班学生
李赟竹:做梦都想回来,就是第二故乡,想回来看一下,应该叫亲人,回家。 侨裕控股集团总裁
陈礼斌:有的时候我还是会想到他们,感觉他们还在我的身边,我就感觉汶川地震之后,我做的这个决定还是对的。 十年很长,当年“绵竹班”的孩子们都已长大,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更加懂得感恩和报答。十年很短,那些年的一幕幕依然清晰,每个孩子的笑和泪,每位老师的爱和付出,时常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