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的很多地方有一个习俗,就是过年的时候要吃年糕,“糕”谐音“高”,寓意“年年高”的吉祥之意。而作为年糕的一种特殊形式——脚踏糕,是很多老常州人记忆中的年味。眼下离过年只有十多天了,在郑陆镇三皇庙村的何金兴家里,早已是一家男女老少齐上阵,每天至少要做出两三千斤的脚踏糕,送往全国各地,一起去瞧瞧。 上午9点,记者来到何金兴家时,一家人已经忙得热火朝天。说起这做脚踏糕的手艺,老何至今都很自豪。他说,这门手艺可是祖传的,从他太公的太公手中开始的,算来应该有近200年的历史了。2013年被列为常州市武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门手艺成为全家的骄傲。 非遗传承人
何金兴
我进的米绝对要保证质量。。全是我们的太湖糯米,一定要有香味,差的米我不进的。。吃上去口感要好。。这个糕按下去就一动一动,就弹性的,这样出来的糕就糯。 何金兴家的脚踏糕可以说是声名远扬,每年老何最起码要做四五万斤的脚踏糕,销往全国各地。为了帮衬家里,原本就职于江阴一家外企的女儿何燕萍,也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回到郑陆。 何金兴的女儿
何燕萍
因为我爸妈年纪也越来越大了,做这个也很辛苦很累的,每天很早起来,要做到很晚,人手也不够,与其请别人过来,也不放心他们做,我自己过来就从最简单的淘米开始做嘛 何燕萍说,今年很多老顾客一到农历九月,就打电话过来打听开工日期,所以今年比往年提早了一个月开始做脚踏糕。而进入腊月后,这生意就更忙了,一家人每天凌晨2点就得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六七点才能休息,黑板上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正月十五。 何金兴的女儿
何燕萍
一般订的话,能订到一两千斤,然后,有的人还要上门来买。。。现在就是云南福建广东陕西那边,到处都有,他们其实那边运费很贵,一箱糕运费就要三五十块钱,一箱糕也就四十几块钱,有的人都是先买个两三条尝一下,过了几天就是十斤二十斤的买。 去年,常州食药监部门颁发首批三张“食品小作坊登记证”,何金兴家的脚踏糕作坊就是其中之一。传统的脚踏糕如今可以“亮证经营”,这也意味着品质更加有了保障。 何金兴的女儿
何燕萍 天宁区的第一张,编号001。。。
我们这边以前是堆杂物的,现在上面都是304不锈钢,钢化玻璃。。。这个地方改造了一下,就这么一个工作场所,花了我们十几万。连到天然气。。领了证之后就要各方面规范起来。 在采访过程中,何金兴和他的家人给记者的感觉就是敦实、淳朴,待人真诚,而且很有耐心。他做的脚踏糕,也承载着老何身上的一些品质:质朴、坚韧。做糕如此,做人亦如此。能够在传承古老生产技艺的同时,坚守品牌和质量,我想这才是老何家脚踏糕的秘诀所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