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翁200万农耕作品记住乡愁 |
时间:2017-12-27 20:21:25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我们每个人都有变老的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渡过最美的夕阳红,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在咱们武进有这样一位老人,他退休20年出版了10本书,用两百多万字书写了自己一生追求的信念,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沈成嵩和他的农耕文化。 (一段朗诵)假如你能驾舟湖泊,远眺那十里、百里的湖滩,见连片芦花飞舞。 这段文字,出自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三等奖作品《芦花》,它的作者沈成嵩出生于1935年,常州金坛县一个普通的家庭,16岁参加工作,从农村驻队干部,沈成嵩在农村这一扎根就是二十多年,村子里的荷锄耕耘、蛙鼓蝉鸣、祠堂老树,这些景物都给沈成嵩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在夜深人静之时,沈成嵩仿佛还能听到耳边传来农忙时,村民们一边踩水一边唱出的歌谣。 沈成嵩:夏天的夜晚啊,月色苍茫,我就走近了去听。叫“一呀一根鼓儿响,一芽蚕月出苇塘。蛙声咕咕落雨点,萤火翻飞追逐忙。” 时过境迁,就像万物生长的法则一样,人总有变老的一天。自从2014年搬进金东方颐养园,沈成嵩和老伴儿的老年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谈及为什么不在家中养老,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 沈成嵩:老年人到了九点钟十点钟肯定睡觉了,年轻人到十一点十二点一点钟,他还在忙。你休息,他在忙,搞不好有干扰。 沈成嵩老伴
周小青:你比如说我在家里,一进门大家都关门,小区是吧。互相都不沟通,最多点个头,打个交道就算了,谈不到知心话。 沈成嵩一边陪着老伴儿安享晚年,一边还不忘自己的创作。《稼禾记忆》、《江南乡村民俗》、《记住乡愁》等10本农耕文化作品,帮沈老留住他前半生最美好的回忆。 沈成嵩和老伴儿在小区地里拔萝卜的 今年初,沈成嵩还跟金东方的董事长金建勇合著了一本《话说文化养老》来剖析时下最热的养老话题。究竟什么才是文化养老,我想这大概就是多了几分人文关怀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