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长醇厚的酿酒人生 |
时间:2017-12-22 22:18:04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绵长醇厚的酿酒人生 临近年底,咱们武进农村家家户户便开始飘出阵阵酒香,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手艺好的酿酒师傅自然也成为香饽饽,一到年底就忙的不可开交,洛阳镇天井村的吴泽荣就是这样一位酿酒师傅,他18岁入行,酿酒这个行当,已经干了半个世纪,在十里八村已是小有名气,今天的生活超视就带您一起去感受他绵长醇厚的酿酒人生。 今年67岁的吴泽荣是洛阳镇天井村人,18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做酒,入行已经接近50年。今天吴泽荣一共要酿800斤烧酒,所以天还没亮,他就和妻子李杏娣赶往主家。 质量上乘,又大又饱满的糯米才能做出好米酒,所以吴泽荣一般会建议做酒的主家选用上好糯米,并提前一天在缸里浸上一整夜。 做酒人
李杏娣: 总归糯米好 糯米浸上一晚上 晚米要浸上一天一夜 浸了以后好烧 因为不用水 全是蒸锅上蒸的
这样软 将浸泡好的糯米放入蒸桶中,用手抹平,蒸上一个小时,蒸桶边便飘出袅袅青烟,这时候糯米就算蒸熟了。 做酒人 吴泽荣: 饭一定要烧熟
温度一定要掌握好 如果锅冷就不容易软 锅热就要发酸
一般按照天气的温度来判断 一刻也不能耽搁,吴泽荣和李杏娣把这一蒸桶糯米从蒸炉上扛下来,放置于两张板凳之间,吴泽荣则需要一直这样浇水,重复上好几次,直至糯米冷却至合适的温度。
做酒人 吴泽荣: 烧好了米就是先冲冷 冲冷是为了还原到温腾腾的温度 比如今天大概10度
我就一般拌到30度左右 在淋米的过程中,一旁的炉子上,另一桶米已经蒸上。待这边糯米冷却到位,夫妻俩再把这一锅降好温的糯米扛到里屋,一勺一勺的舀进缸内,倒入事先准备好的药籽进行搅拌。 做酒人
吴泽荣: 关键主要是一个药籽好 饭要蒸熟 再一个温度要控制好 3个方面做好
基本上你的酒就没什么问题了 作为武进民间的传统习俗,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酿些米酒,到大年夜的团圆饭,喝的首酒也一定是米酒,都说满月酒是最香醇的,所以年前的一个月,这酒就一定得酿好。洛阳镇戴溪村的田国仁上个月就请吴泽荣酿好了酒,打开酒缸,酒缸里渐渐分层,酒糟下沉,酒液澄清,那黄中透着胭脂色的液体,就是做好的米酒。 洛阳镇戴溪村村民
田国仁: 两天之后 酒开始发酵 就要天天浇 一天起码要交两次 早上一次 晚上一次 再经过5天之后 就能破水 米酒需要冷开始破 烧酒可以自来水破 烧酒就可以扎缸
到明年吊烧酒 米酒的话就是塑料纸扎起来
到一个月以后就能吃了 新酿好的米酒,田国仁则留下来自己喝,逢年过节也可赠与亲戚朋友,而去年剩下的米酒他就用来烧菜,味道呢也更加纯正。 现场:这只要倒一点点
比一般的袋装酒好
去腥效果好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传统的手艺加上良好的口碑也让吴泽荣的美名传遍了附近乡里。远亲近邻、旧客新朋都指望着吴泽荣帮他们酿上一坛酒,好让新的年头也沾上这祖辈相传的醇香酒气。 做酒人
吴泽荣: 做酒是祖传 太公手里就做酒了 生意还不错 比一般人要好 最远要到陆区 我一般远的都不去 近的地方根本来不及 大家对我的评价还可以的
不然我们也不会这么忙
大家都喊我来做的 舀酒、发酵、扎缸……像吴泽荣这样的做酒人,将长达两个月的忙碌,一点一点揉进米酒的绵长醇厚里,等到大年夜爆竹除岁,合家团聚,家里老小揭开酒缸的塑封。那暖融融的酒气氤氲到欢腾的空气里,恰似一个吉祥的预言,寓意又一个幸福的好年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