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我们所说的老人节,都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九九重阳节也是凝聚了中华民族“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美德由古至今。其实,在我们武进啊,有不少地方的命名都是由古时的孝道故事而来,下面我们就来讲讲那些武进有关孝道的地名故事。 中华孝道园
蓼莪寺 // 王裒 闻雷泣墓 连线记者 王添: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中华孝道园 那中华孝道园为什么会选址在太湖之滨的武进呢 那是因为里面有著名的蓼莪寺
在国内也是少有的孝子祠 相传
蓼莪寺是为了纪念二十四孝中“闻雷泣墓”的主人公王裒 王裒是魏晋时期人,父亲在上朝时因直言受冤而死,王裒因此拒绝为官,在母亲的抚育下长大,他对母亲也百般孝顺,只要是母亲的事情就亲力亲为,体贴入微。 常州市姓氏与地名委员会会长
孙晓锋:王裒他母亲生性害怕打雷 每次打雷的时候他总是把门窗关的紧紧的 牵着母亲的手说你不要害怕 儿子在这里 他母亲去世以后 他是非常伤心
经常到母亲的墓前扶着柏树嚎啕大哭 以至于到最后他的眼泪滴到柏树的皮上 柏树的皮都滴掉了 最后柏树都枯死了
连线记者 王添:《诗经 蓼莪》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最著名的孝文化的典籍之一 也是中国孝道的源头 王裒一生隐居 以教书为业 在母亲去世之后
他每次读到《蓼莪》中“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这一句的时候 总是会想到父母对自己的辛苦养育 眼泪总是禁不住夺眶而出 学生为了不让老师伤心 每次在读《诗经》的时候
也会跳过《蓼莪》这一篇 百善孝为先 后来王裒的子孙到这边隐居 并在这边建了孝子祠 引用《诗经 蓼莪》之名 将这边命名为蓼莪寺
也是为了怀念和传承王裒的孝心
蓼莪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寺庙屡有兴废,在明朝永乐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曾有僧房百余间,是江南一座有名的古刹,后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损毁。目前,为了弘扬“中华孝文化”,园区正在对蓼莪寺进行修复。 雪堰城湾山
// 陈果仁
割肉救后母 在梁陈隋唐四朝交替时,武进出了个叫陈果仁的人,从小十分聪颖,曾任江西巡查大使,后辞官隐居家乡,见到因连年征战后的兰陵县,也就是现在的武进一片荒凉,乡亲们生活苦不堪言,就将祖传的数百亩地变卖后救济灾民,然后闭门谢客,在家尽心侍奉后母。 常州市姓氏与地名委员会会长
孙晓锋:有一次他的继母生病了 想吃点肉来调养身体 当时陈代末年的时候 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 街上根本买不到肉 陈果仁忍着剧痛 从自己的腿上割下来一块肉 熬汤
给他的继母喝 他的继母喝了汤以后慢慢地身体就恢复了
这里面我觉得他的孝真的是一个大孝 陈果仁死后被唐高祖李渊谥为“武烈大帝”,武进多地建有“烈帝庙”,后人将其葬在雪堰镇吉祥禅寺附近的山丘上,称呼此山为“陈墓湾山”,后来,人们嫌陈墓湾山不吉利,便简称为陈湾山,时间一长,“陈”字讹为“城”字,最终就成了城湾山。 雪堰镇城湾村李家旦村民:以前是先人的墓地
会看到有人拿着桃子什么去祭祀 原先那里有个坟塘 旁边还有个河 那个墓后来被我们用来造沟渠了
双庙禅寺座落于十万八千芙蓉圩之中,北倚秦望山,东临芙蓉堤,历史上有“芳山衔接三山峰,半抱蓉湖秀色浓,堤柳坡松多郁郁,山村水郭画图中”之佳句,双庙禅寺攘嵌其中,更添其迷人风景。
连线记者 王添:我现在所在的是横山桥镇双庙村的双庙禅寺 正如字面意思所看 双庙就是两个庙合并而成 一个周尚书庙 是为了纪念当地修水利的尚书周忱
另外一个叫周孝子庙 是为了纪念当地一名姓周的孝子 那这个孝子身上又有什么故事呢
常州市姓氏与地名委员会会长 孙晓锋:相传周孝子是一个医生 有次他外出寻医的时候 回到村上的时候发现自己家里面着火了 他母亲身体不太好 行动不方便
他知道他母亲肯定还在家里面 于是他就立即冲到家里面去救自己的母亲 当他扶着母亲出门的一刹那 因为火烧的比较旺 正好一倒倒了下来 倒下来的一刹那
那个孝子就把自己的母亲压在了自己的身体下面 人们把母子俩救出来的时候 发现周孝子已经被砖头砸死了
但是他母亲却安然无恙 这位孝子并未留下姓名,当地人为了纪念他的孝行,为他盖了一座周孝子庙,后来合并为双庙禅寺,旁边的村落也称为双庙村。 连线记者
王添:武进,大爱之都,武进,孝敬之都,除了上面讲到的孝道故事之外,其实武进还有很多地方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像礼嘉曾有个“抱老母村”,讲的是有个孝子将生病的老母亲抱在怀里,为她取暖。还有在湟里镇,有个鲤卧滩村,村前有条河叫孝感渎,为的是纪念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人们之所以将孝道故事命名为地名或是建筑的名字,也是希望将尊老敬老的中华美德传承下去,我们可以从多关心身边的老人做起,重阳节,给他们送去一份温暖吧。 一个个孝道故事承载了人们的款款深情,在重阳节,大家一起把温暖送给父母,让情爱陪伴老人,也希望所有老人都身体健康,晚年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