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旗袍先生”曹华平:守艺﹒传承

时间:2017-07-20 18:55:27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是我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然而新中国成立后,旗袍逐渐被历史淘汰,不过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和传统技艺的复兴,旗袍又开始受欢迎了。40岁的曹华平就是一位对旗袍如痴如醉的手艺人,今天的生活超视我们一起跟随他感受旗袍的魅力。

旗袍制作师 曹华平:用的是红帮的技术 其实红帮叫凤帮 是宁波裁缝 宁波裁缝 凤帮 凤帮 最后那个口音凤同红 是一个音 所以就改成 以后研究下来就叫红帮 其实以前在上海滩上所有的裁缝 好多裁缝都是宁波人。

“红帮裁缝”发轫于清末民初,作为当时最早与国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宁波的不少裁缝曾为外国人,又称“红毛”裁制过服装,“红帮”之名由此而来。他们开创的近现代服装,是在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历史条件下孕育和展开的,从裁缝师傅到革命领袖,是在平等的基础上一起推广和完善,自由、平等、民主精神从这里得到了体现和高扬。红帮也因此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理念,其代表作是旗袍、中山装、西装。也由于他们的推广和改良,民国时期,旗袍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画面短暂过渡)

旗袍制作师 曹华平:18岁吧 农村人 学个手艺比较好 家里好多人都是学这个的 跟着一个香港的老师傅 我一个亲戚也是跟他学的 真的太辛苦了 做手工就做了半年 学做扣条 他的客人全是香港的老太太

曹华平的师傅原本是上海滩上一名红帮裁缝,在20世纪80年代去了香港,不过也在深圳收徒弟,曹华平便拜在了他的门下,一学就是两年,两年出师后,他没有立即自立门户,而是去北京服装学院成人班进行深造,将中式和西式的技艺融会贯通。

旗袍制作师 曹华平:自己开了个店 开了有一年多就打烊了 99年 内地对旗袍的定义就是服务员穿的 那时候是刚刚那种化纤的那种乔其纱 那些比较新颖一点的面料 做连衣裙 这些东西 就是还是做西式 中式几乎不做

改革开放后经济复苏,中国在慢慢向工业化社会转型,机械化生产逐渐代替手工,西式的连衣裙、衬衣等逐渐开始流行,而旗袍则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旗袍制作师 曹华平:国家经历一些大GDP时代 把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都给舍弃掉了 完全就一个大工业时代 大工业为主 很多裁缝都不干 去厂里 我去做了工厂的制版师 去记一些女装样板 女时装样板。

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人脉后,曹华平自己开了家服装厂,虽然利润不是特别高,但是维持一个家庭足矣。但2015年左右,曹华平突然瞒着家人把工厂关了。

旗袍制作师 曹华平:有个朋友说可以一起合作 把这种中国的旗袍包括一些传统的东西都可以捡起来 实话我确实喜欢这个东西 他们(家人)知道的时候我已经关掉了(厂) 不给自己留后路了 求索 可能在外人看来是很痛苦的事情 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有多甜。

从一个服装厂老板,变成一个做旗袍的手艺人,前路未卜,曹华平却甘之如饴,他觉得自己钟爱的旗袍会迎来复兴之路,便跟朋友一起为推广旗袍努力,而后他开了这家工作室,取名守艺轩。

旗袍制作师 曹华平:从国母出国访问她穿这个传统的中式服装之后 我们中国的旗袍 传统服饰才慢慢的复兴  然后李克强总理又提出了一个“工匠精神” 其实我们国内确确实实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

现场声:旗袍制作师 曹华平:一件旗袍的形就完全在制版上 神也在制版上 做是其次 我觉得传统意义上的三分裁七分做那不太正确 我觉得还是版很重要 一个版必须要有与这个版相配套的工艺 再做出来的衣服 做出来的旗袍 才是完美的

在制版方面,曹华平将自己以往经验和学到的国际上最新的技艺融入进去,满足各种体形的需求,务必做到旗袍与人体的贴合和舒适度达到统一。此外,盘扣在一件旗袍上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个盘扣,曹华平都坚持手工制作,有传统的,也有创新的。

旗袍制作师 曹华平:很多时候就根据人的脸型 根据面料的花色 来决定盘扣的花型。

旗袍制作师 曹华平:这个盘扣就是一般用在婚庆旗袍上 就凤求凰 以前做这种双色盘扣 单色盘扣 可能是不去做填充 但是现在做填充以后 这种扣子的质感提升了 然后这个就是一个我的原创的 春天的时候看到那个三角枫刚发出那个芽 正好我坐在那个树底下 就刚好看到它了 所以我就做了这个盘扣。

一个盘扣的制作,就要花费7个工时,而一件纯手工制作的旗袍,则要70个工时。由于之前的社会大潮淘汰了很多手工艺人,如今可谓一人难求,一名好的手艺人年薪甚至可以达到30万左右,而旗袍售价也水涨船高,一件普通的纯手工旗袍就能卖到万元以上。

旗袍制作师 曹华平:70年前 其实我们旗袍 就是普通百姓穿的衣服 但是现在这个年代 被一些人都神化了 旗袍觉得是好像就是蛮贵的 蛮高大上的 我不这样认为 所以我的旗袍的定价一般都很亲民 普通的工薪阶层都能穿得起 买得起 这就是我的一个初衷

旗袍制作师 曹华平:她(顾客)穿着我给她量身定制的旗袍 哦 原来穿上旗袍可以这么优雅 那说实在的 我心情比喝一斤烧酒还过瘾

在自己专研的同时,曹华平还广招徒弟,倾囊相授。30岁的付玲是一名生物制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却甘愿呆在这个小小的工作室,做一名助理裁缝。

曹华平的徒弟 付玲:家里人刚开始肯定是不一致的 不能理解我好好的读完大学又不去干我的本职工作……我只是想做着喜欢做的事情 然后关注于传统文化这方面吧。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张洪芳也是一名旗袍爱好者,虽然是专业出身,但在师傅面前,她却十分谦虚。

曹华平的徒弟 张洪芳:因为我们在学校就是学的皮毛 现在跟着师傅比较深入的了解旗袍的工艺 流程 制版 很多东西都不太一样  因为喜欢 我就一直做下去

旗袍制作师 曹华平:我带的徒弟 也许会在某一个店里做一个版师 或者是做一个工艺师 也许他们会 或者去哪一个地方开个定制店 他们也会带他们的徒弟 那这个就会呈1的n次方发展了。

除了旗袍,曹华平还在改良中式男装,将“红帮裁缝”的技艺重新展示在人们面前,同时他也申请了我市的非遗项目,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关注这份老手艺,并愿意来传承它。

旗袍制作师 曹华平:人生有一种很重要的价值 不是为这个社会创造了多少有形的货币 而是创造了无形的思想和和态度 让很多人改变了历史的轨迹 不仅是守艺 还有传承 为什么在英国的萨维尔街 意大利的弗洛伦萨 人家为什么还要纯手工的定制 老的裁缝去量体 老的裁缝去手工制版 为什么呢 那人家就是要的这个手工艺 手艺。

从学艺的满腔热情,到市场的无奈淘汰,再到手艺的复兴……很多老手艺人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一个民族,经济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必然寻找自己的魂,而传统手工艺就是一个桥梁,这也正是近年来传统手工艺复兴的土壤,而随着手艺人的传承和创新,它们又从土壤里开出了新的花,更加灿烂夺目。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