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人们请客吃饭,往往要做上一大桌子菜,七大碟八大碗的,生怕招待不周。而随着时代和观念的变化,人们为了省事,便把做饭的事交给了厨子,自己只需负责招待客人,这也带火了一批农村厨师。在前黄地区,43岁的濮细达就是一个比较抢手的厨师,今天,我们透过他,来了解一下农村厨师这个行当。
5月14号,前黄陆家塘的陆亚东家热闹非凡,这天是女儿回门的日子,临近饭点,鞭炮声声,一对新人走进家中,午宴便等着开席了。厨师濮细达当天要掌勺20桌酒席,所有的食材都已经准备好,就等着下锅了。在每次的酒席中,濮细达只要做好厨师的角色,其他的事情都由妻子岑继美打理。前一天下午,岑继美就来到菜场,按照之前和主家商定好的菜单选购所需的食材。
现场 濮细达妻子 岑继美:拿十斤汤圆 拿五斤大蒜 十四斤空心菜 生姜五斤 这个茭白新鲜吗
菜贩:总归新鲜的啊
濮细达妻子 岑继美:明天送过来的菜 我都要新鲜的啊
濮细达妻子 岑继美:要本地猪的啊
肉贩:这里杀的都是当地猪 拿十一斤排骨 肉圆九斤 好 就这样 这是二十桌 早晨早点送过来 五点钟送到我家
事无巨细,岑继美都亲力亲为,虽然和这些商贩合作了好几年,但她每次都要提前一天到菜场挑选,确保食材的新鲜度。等到酒席当天,带上十个帮工,清晨五六点就开始忙活起来,洗菜、刷盘子、摆放桌椅,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同期声 濮细达妻子 岑继美:前一天要把菜配好 把要用的桌椅都拿过来 今天来要生火 把蒸箱的电接好 总归事情也蛮繁琐的 这么多品种 这么多菜 这么多调料 任何事情都要面面俱到 他专门负责烧 我做好他的配角
濮细达:什么菜要先下锅 要炖的要先炖到烂 都有数的 鹅一般要烧到两到三个小时 这是我们前黄寨桥的名菜 最好是两年到三年的老鹅……我们的老鹅总归有一阵味道 开始烧的时候一定不能盖锅盖 不然那个味道就盖在汤里了 那阵腥味一定要让它飘掉 还有里面的沫沫一定要弄干净 弄得干干净净
虽说是个甩手厨师,但濮细达对菜肴的烧法和上菜顺序都了然于胸,这也是夫妻俩十几年来达成的默契,如果濮细达忙不过来的时候,岑继美也会帮着搭把手。
现场 濮细达妻子 岑继美:帮他稍微下下锅 不放料 配料都是他配的
濮细达:好上菜了吗
濮细达妻子 岑继美:上菜 上菜
帮工:那边四桌 那这边两桌 那边一桌 这里一桌 就四个 那边两桌就六桌
同期声 濮细达妻子 岑继美:现在老鹅好了 后面马上上加龙 加龙从蒸箱里出来了 要上糊粥了 要上一个干菜 再上一个汤菜 干的汤的菜搭配 荤的素的搭配 红烧和白汤搭配
濮细达:那边马上上加龙
宾客:它的味道要比饭店里的来的正宗 更加适合我们农村上的人
宾客:我们在城里饭店里吃一般到那个点 比如说十二点钟吃饭了 到十一点钟去 去的话大家也就讲两句 吃吃饭就散掉了 在家里办就不一样了 大家气氛热闹
宴席上宾客们举杯畅饮,欢声笑语一片,厨房间锅碗瓢盆声交错,每道菜都在忙碌而有序的进行着,濮细达夫妇俨然已经熟悉了这个节奏。之前,濮细达一直在当地的一家企业做厨师,空闲的时候也会接一些宴席的单子,或许他天生就属于厨师这一行,第一次单独掌勺就获得了肯定,那时他才不到18岁。
同期声 濮细达:第一次出去总归有点紧张的 出去烧喜酒感觉时间很长 那时候年纪也轻 害怕别人谈论 那个人年纪还小 烧得不好吃吧 第一次烧下来倒还好的 别人认可的 都说烧得好的 接下去生意也越来越好
以前,农村办酒席,都是村里人到主家帮忙,青壮年负责扛桌椅、借锅碗瓢盆,妇女们则负责洗碗、拣菜,现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大伙为了省时少事,不再忙里忙外,都会请家宴厨师备料掌勺。濮细达看时机成熟,四年前,便和妻子一起辞职,正式创业,夫妻俩拿出三万元积蓄,置办了全套的炊具,做起一条龙服务。
同期声 濮细达:我想出来基础已经全在了 我外面的生意已经很好了 十月一号的话 从一号排到十号天天都有 机遇已经成熟了
由于名声在外,濮细达的这支农村厨师队成了抢手的“香饽饽”,上门做菜分为全包和半包,主人家为了省事,一般都会选择全包,连着菜的采购都交给厨师,一桌也不过千把块钱,当然,根据菜肴档次的不同,价钱也会有变动。这种一条龙的服务也给濮细达带来了不小的收益,以前在企业上班,一年就拿三四万元的工资,现在夫妻俩创业,至少能挣个十万块钱。很多帮工也慕名而来,想跟着他们一起干活。
同期声:帮工 李云芳:在农村上我们也不劳动了 跟他们做了之后一个学习点知识 一个人也比较开心
濮细达妻子 岑继美:很有眼力劲 都很肯做 他们都上了年纪都是做过来的 都有经验了 都是家庭主妇比较肯做 像现在的小年轻怎么高兴啊 又要洗又要烧
可谓做一行怨一行,虽然收益还不错,但每次拿起勺子,濮细达就有点发怵,因为只要碰到节假日办婚宴,他都是从早晨五点工作到晚上八点,一站就要十几个小时。
同期声 濮细达:做厨子的都是这种想法 害怕 一天天怕过去的 炉子边上要六七十度了 去年最热的天 还要在外面 太阳晒下来 基本上水一倒下去地上就干了 还有前年最冷的天 你也要出去做 答应了人家 水下来桶上都挂了长长的冰棱 你答应了别人也要去做
因为长期在锅炉旁干活,濮细达也落下了咽喉炎、腰间盘突出等不少职业病,但对待工作,他可是毫不马虎,现在农村人也开始讲究酒席的品质,普通农家菜已经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因此,平时外出吃饭,濮细达也会格外注意菜肴的味道和做法,不断创新菜品,希望赢得更好的口碑。
同期声 濮细达:最远的是一个宜兴的 在那边烧了三天的 有的时候我们小工说 别人都在打听 今天的厨子哪里人啊 烧得好吃的 有的人还特意下来看 来认我们 说今天这个厨子年纪还轻 烧得倒好吃的
濮细达妻子 岑继美:正月初一到现在 基本上一直忙的 包括我们明年 正月初一到初十的都排满了……虽然做的辛苦 但是听别人讲一声好 也不觉得也多少辛苦了 开心的 有一个二十几岁的小美女 她说这个菜打一百分还太少 这是我听到最动听的赞美了
农村厨师这个行当,在几十年前,只有有钱人家才舍得请,后来大伙生活水平提高了,又争相办在酒店,近些年,又慢慢地回归到了农村。这一变化,不仅说明农村人口袋鼓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不再一味地追求排场,而是更加注重实惠、味道和亲友相聚的氛围。当然了,农村土厨师想要赢得美誉、收获更多,与时俱进、钻研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