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呢,就是“母亲节”了,在这个充满爱和温情的节日即将到来的时刻,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也特别挑选了十几位母亲,为她们送上特别的母亲节礼物。
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83年11月30日,这一天是市民赵爱华生下女儿的第二天。要来参与市妇幼保健院的母亲节活动,她特地准备了不少照片、视频,其中自然少不了这张初为人母时的记忆。
同期声 市民 赵爱华:一个医院里面,作为第一个宝宝出生。我生的第二天,报社来采访,给我们拍了照,还登了报纸,所以我觉得非常荣幸。一般以前没有这种条件的,一天两天就留下这个照片,不是特别珍贵嘛。
如今赵爱华的女儿已经定居新西兰,医院非常用心地翻阅了赵爱华生产时的资料,将女儿的第一个人生脚印,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到她手中。市民郑女士也收到女儿出生时的脚印,拿到这个礼物她更是感慨颇多。
同期声 市民 郑女士:那个时候我都觉得,不可能成活的,不可能成活的,因为确实是太小了。一个半月就在这保胎,保了四个月,一直不能吃。
2006年2月6日,郑女士在市妇幼保健院生下只有28周,重760克的女儿。36岁的她,本就失去过一个孩子,在那时的医疗条件下,她觉得这么小的女儿成活的机率很低,但在医院的努力下,她最终实现了做妈妈的梦想。
同期声 市民 郑女士:一斤八两的,还能像猫一样叫两声。医生说,看着我的嘛,我去救,就交给她们去救,后期是全部靠她们在护理。十周岁,我还带她来感谢一下医生。全靠她们,都是救命之恩。
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 王淮燕:现在760克在整个江苏省,救活一例的话,也都是很少很少的。
昨天下午,医院还给中国女排冠军张常宁送上她人生的第一个脚印,张妈妈也回忆起冠军出生时的小模样。
同期声 女排冠军张常宁的妈妈:身子很瘦,但是脸很饱满,嘴特别的红。又小又红,刚出生五官特别端正。
作为一家专科医院,常州妇幼保健院每天都会有宝宝出生,每天都会有人成为妈妈,而让千千万万的女性,能够顺利当上母亲,也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职责。
同期声 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 王慧艳:实际上感到这个责任是很重大的,因为万一这个母亲生产的不顺利,影响的不是她一个人,影响的是整个一个家庭。
的确,有了医护人员的保驾护航,一个个女性才能顺利成为母亲,感受为人母的快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母亲分娩我们的痛苦,养育我们的艰辛,感恩母亲,回馈母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