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到6月30日,“万色万相—福建省建阳博物馆藏建盏精品展”在武进区博物馆展出,为了配合此次展览,博物馆还准备了丰富多样的的配套活动。
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及元初,元代后期趋于衰落,明代停烧。历史上建窑以烧造风格独特的黑釉瓷器著称,尤以兔毫纹瓷器饮誉海内外,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窑场之一。5月7日上午9点半,在区博物馆少儿社教体验区内,十几组家庭学习了关于建窑的相关知识,并一起动手,创作漂亮的“窑变纹”展示盘。
市民:虽然我们在这一片,但还没有来过。不一定要远行,我们在身边就能找到很多的乐趣,学到很多的东西。
市民:第一次我们是来画蝴蝶,也很漂亮的。然后就经常关注博物馆的活动。参加这个活动,我们还可以去博物馆里看一看,让小朋友了解一下。
据了解,此次“窑变纹”展示盘制作是配合“万色万相”建盏精品展的活动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我去宋代健个身”、“建盏品茗”主题沙龙活动,这些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因为报名人数增多,原定各一场的活动还分别增至2-3场。
现场:建窑在哪座城市? 福建建阳,宋代八大名窑之一,又叫龙窑。
学生 郎思俊:在博物馆可以做很多游戏,还可以了解很多知识,建窑有兔毫展,还了解每个展的特点。
目前呢,武进博物馆每周都有至少一场社教活动与展览配套,目的就是使市民朋友在活动中感受文化,让躺着的文物“活起来”。
武进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 王丽娜:光看展览可能看不懂什么,通过活动可能对这个展览更有感觉,从一开始让孩子走进博物馆,抱着这种能让孩子们爱上博物馆,最终能带一件东西回去,就像把博物馆带回家。
这种活动配展览的形式,武进博物馆尝试了3年,也影响了一大批人,都说“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是博物馆的灵魂”,两者相得益彰,也是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