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沉重的地球环境负担,逐渐唤起了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今天是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学生们也通过放生鱼苗的方式,表达了对环境和谐的希冀。
一大早,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志愿者和热心环保的市民就来到了西太湖北岸,他们自带了塑料小桶、水瓢等容器,领到鱼苗后,缓缓地倒入西太湖,鱼苗一进到水里,就欢快地游开了。据了解,此次放生的主要是花鲢,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放入湖区非常容易成活,对增强水域内的鱼类种群,清除蓝藻改善水域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能起到良好作用,因此其也被业界称为“环保鱼”。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 马严:保持西太湖生态平衡,跟渔管会联系了一下,他们说花鲢是合适的,我们就选择了这个鱼苗
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是一项世界性的资源环境保护活动,旨在唤起“珍惜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今年地球日的宣传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生活。”在学生们看来,践行环保不只是地球日这一天,而应该贯穿在日常生活中。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学生:平时我出门都是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学生:比如我们洗手的时候水龙头尽量开小一点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学生:大家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能把电源关掉,能为国家省一点电是一点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 马严:心里有环保,每天都是环保节,每天都是地球日,时时刻刻心里都要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