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郭金龙:笔耕不辍的“保安通讯员”

时间:2017-04-18 21:46:11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在全民记者时代,任何一位公民都可以成为一桩重大新闻的报道者或见证人,通讯员就成为了媒体的有效补充,平时呢,他们正常地上班生活,但在这个过程中,却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新闻素材,不是记者,胜似记者,今天的生活超视,我们就带您走近一位“保安通讯员”郭金龙。

郭金龙今年65岁,是经开区站北新村的一名保安,可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通讯员。和《生活连线》的很多年轻记者相比,他在新闻报道这个行当里,绝对算得上是一位“老前辈”了。据他说啊,自己从小就对语文和写作感兴趣,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进入原戚墅堰区法院做保安,期间偶尔会向报社投稿,可刚开始啊,这些稿子大多是石沉大海,直到1991年6月的一天,他才接到了一位报社记者打来的电话。

通讯员 郭金龙:当时晚上的时候,我正好在值班,看到(法院)旁边的大红鹰烟酒店,有个骑摩托车的人,他要买八条中华,还有几条大红鹰,后来他们从摩托车上下来以后,说你的这个香烟是假烟,趁人家不注意的时候,他把人家的香烟抢掉了,我当时这篇文章是供给常州晚报。

报社的记者告诉郭金龙,他的这篇稿件写的不错,在询问细节之后,也被采纳登报了。由此呢,他的通讯员生涯就正式开始了。随后的几年,他不仅给报社投稿,戚墅堰的几个社区也开始向他约稿。这样一来,他的写作体裁和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可因为知识积累不足,力不从心的感觉开始出现,好学的老郭呢,特意从新华书店买了作文书回家恶补。

通讯员 郭金龙:写爱心的故事,写现场的故事,都要在这里面看了以后,学习了以后,在它的基础上再进行总结,再进行提高。

随着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郭金龙对新闻报道的兴趣也愈发的强烈。由于保安经常是晚上值班,白天休息,为了寻找更多的素材,老郭经常会利用白天休息的时间出门溜达。

通讯员 郭金龙:早上出去锻炼,走五公里十公里,但是我散步的时候,我会关注到散步的地方,是什么环境,什么情况,我会记录下来,拍下来。比如说那里有一个坑了,我就知道这个坑有危害,我一定要发给有关部门,把它尽快解决。

善于发现,勤于思考,郭金龙就是这么一位有心人。只要有新闻的地方,不管有多大危险,他都会毅然冲在前面,而在采访的过程中,他吃过的苦头也是不少。

通讯员 郭金龙:我以前还在东方化工厂当保安的时候,厂里有个残疾人住在芳庄,他说有个小女孩洗澡中毒了,在医院抢救,我说我到现场去看一下。那天晚上我就赶到芳庄去采访了现场,后来回来的路上,我在中吴大道上,老的今创集团门口,路有点高低不平,摔下来以后,全身都是血,当时我在医院抢救的时候,我老婆和儿子根本就不认识我。我的牙齿掉了六颗,那次采访之后,我上下都是假牙。

说起通讯员生涯中的点点滴滴,平时不爱说话的郭金龙总是滔滔不绝。在他看来,记者是一个让人心醉与痴迷的职业,一个品尝过酸涩苦辣方能体味出甘甜的职业,而他虽不能进入正式的记者队伍,却愿意为此奉献一生。

水果店老板:一共75块,我知道,他做好事做的也多

对于郭金龙,水果店老板并不陌生,正是有了他和媒体的联系,才帮周边的居民解决了很多问题,而在生活中呢,他也是位热心人,带着买来的水果,郭金龙又来到了曾经采访过的经开区东方老年公寓,这里的老人和护工,都会亲切的叫他“郭伯伯”。

东方老年公寓负责人 吕爱琴:休息的时候,他会来给我们的老人刮胡子,聊聊天,楼上还有一位老人躺在床上,会下棋,他会一起下下棋。还有一次给我们老人来包馄饨,联系了义工队的人,我们这的老人都蛮喜欢他的

东方老年公寓的创办人吕爱琴和丈夫在经开区经营着一家电机厂,也算是事业有成。可2013年,吕爱琴的老父亲中风后卧床不起,2015年,她的婆婆和母亲又相继离世,看着亲人一个个老去,如何让老人有尊严地离开,成了萦绕在这位女企业家心头的难题。所以2015年6月,他投资创办了这家养老院。郭金龙得知消息之后,就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通讯员 郭金龙:他们告诉我吕院长投资了800万,给他的父亲办敬老院,我对这个事情很感动,所以我来采访了吕院长。我当时报道的目的,就是我们作为下一代,应该给长辈多一份的爱心,多一份关爱,同时呼吁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来参与到敬老事业中,来为他们服务。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会多少真情沉淀。从业30多年,郭金龙从未放下手中的笔,累计写稿达到3000多篇,在这期间呢,他也从未停止尝试和创新的脚步,虽然已经年过六旬,可他还是学会了用手机写稿,用微信上传新闻。

通讯员 郭金龙:在微信上写文章太快了,发稿也容易,某位记者,只要加他的微信号,我只要图片一拍,微信一写,就直接发给他。。原来我是通过传真,还要到打字的地方,去叫他们帮忙,有的时候文章多,一篇文章发过去要几十块,多的时候要几百块的。如今呢,郭金龙退休已经五年了,家人也经常劝他不要这么辛苦,可以安心养老了。可他却始终放不下通讯员这份职业,因为对他来说,这已经不单单是兴趣使然,更多的是承担着一份社会责任。

通讯员 郭金龙:我把这个情况反映了以后,政府把这个事情办好,我觉得我很高兴,我觉得这是我通讯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能在我有生之年,能多写点文章。,社会上多一点关爱,多一点温馨,我就感觉很幸福。

“生命不息,写稿不止”。一名普通的保安,却怀揣着新闻理想,尽管不是科班出生,但我们还是感受到了他对新闻、对文字的满腔热诚。我们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通讯员的队伍中来,把身边的点滴故事分享给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