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手表是结婚三大件之一,要是有块上海手表,更是让人羡慕,不过如今啊,数码产品普及,买手表、戴手表的人少了,家里的时钟也成了装饰品,钟表的旧时光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远,可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依然有人守望。
走进湖塘老街,也就走进了一段旧时光,岁月流逝的痕迹无处不在,不改的是安之若素的情怀。
在这个修表铺里,王锦旦度过了不知多少个日夜,每天早上给钟上好发条后,他便开始手头的工作,而一些老顾客也是认准了他的手艺,只要修表,非他不可。
现场 修表匠 王锦旦:这上面有蒸气了
顾客:有一点点
修表匠 王锦旦:有时候蒸气弄到上面了 要擦擦干
顾客:这只确实摔坏了 我家里还有三五牌钟 发条松了 什么时候拿来给你看看
顾客 李章伟:我们从新北跑过来的 我以前一直在他这里修的 表坏了什么的都在这里修 水平又好 价格又便宜
修表匠 王锦旦:电放在里面时间太长了 你不要用的话 要把电拿掉 这个电时间长了氧化的
戴着一个放大镜,右手拿一把镊子,左手拿着开了盖的手表,王锦旦每天都在这方寸之间忙活。一张小木桌,一个柜台就是他全部的工作区域,桌面上放着修理钟表的工具,袖珍起子、袖珍榔头、吹尘球一应俱全,拉开抽屉,则是各式零件。在昏黄的灯光下,将手表组装完毕,王锦旦还会放到耳边仔细听听。
同期声 修表匠 王锦旦:听听里面的机器运转得顺不顺当 正不正常 自我感觉装好了 不是一装好就全好了 要一个一个部件装过去
修表是慢工出细活,要屏气凝神,不能有丝毫闪失,而今年68岁的王锦旦进入这个行业已经有52个年头了,入行初期,看着表盘里错综复杂的零件,他根本无从下手,而如今各式钟表,到他手里却跟朋友一样熟悉,。
同期声 钟表爱好者 张金方:别人随便去哪修的钟表 只要到这来检验 因为这里是真正的百年老店 这里正式传承已经第三代了 到他手里
说话的老人叫张金方,今年75岁,对于王锦旦的修表手艺,他是赞不绝口,而出于对钟表的喜爱,他也经常到王锦旦的修表铺来,相互探讨工具、技术方面的问题,两人一个好静,一个爱说,一个懂技术,一个爱研究,也算是惺惺相惜。
现场 修表匠 王锦旦:你大体上就这样搓一搓
钟表爱好者 张金方:这个镊子搓搓不动 比我那个不锈钢的要稍微硬点 我是吃的机械饭 然后再来和锦旦学学 就有兴趣了 我在五十年前就已经开始收藏钟了 已经收藏了有半个世纪的钟了
张金方带着记者来到了位于花东的家中,这里俨然是一个钟表的世界,座钟、落地钟、挂钟,造型各异,有木质的,也有陶瓷的,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
同期声 钟表爱好者 张金方:这个就是八音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才卖到中国来的 外形非常精致……这个(三五牌)钟真的相当好 ……一九四几年解放上海 陈毅和上海的私人老板合资的 所以称为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之后就办了中国钟表厂 将近有半个多世纪了 确确实实是我们国产钟中的代表钟 在所有的钟里,张金方最喜欢的就是这个红漆已经脱落的三五牌钟,因为这是新中国最早自产的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从1956年开始,他就开始了钟表收藏之路,为了能买一个心仪的钟,他可以省吃俭用几个月。
同期声 钟表爱好者 张金方:我23岁的时候 就开始买第一个钟 那时候学徒工工资只有十六块钱、十八块、二十几块 我那时候是四十块钱买一只钟 还送了一条南京牌香烟 那时候有钟的人家很少 就像现在的富裕中农一样的了 因为喜欢 我就买了
空闲时间里,张金方都会去旧货市场淘宝,在别人眼里没用的老式钟,对他来说却是宝贝,而在之后呢,他也慢慢开始藏表,上海牌、梅花牌、钻石牌,他都如数家珍,再后来,他又认识了王锦旦,到修表铺的时间一久,也懂了些修表的原理,打开表盖,带上放大镜,看看机械转动,听听时间滴答,便成了一种享受。
同期声 钟表爱好者 张金方:我也不感到厌烦 也不感到是对我生活的干扰 我感到蛮有乐趣的 蛮好的 也是一种乐器……这个表是快摆表 摆动有两万多次 这个就只有几千次…表不好 就转动的次数少 好的就转动的次数多 两位老人,一个修理钟表,一个收藏钟表,但都坚守了半个世纪,不管是谋生也好,兴趣也罢,这段旧时光,都成为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同期声 修表匠 王锦旦:我是1965年就在这学手艺了 刚开始的时候是集体的 有七八十来个人在这修表 现在基本上只有我在用了 徒弟 他们学学这个划不来 效益不高 还麻烦 吃这碗饭蛮麻烦的 不高兴赚这个钱 所以基本上后来也没有人学这个东西
钟表爱好者 张金方:对年纪轻的人来说 高科技的发展 用电子行业了 不用这个机械了……感觉到社会上没人来做这些 确实是可惜的
在王锦旦和张金方眼里,钟表从不属于哪个人,而是属于历史与文明的。即便不能适应某个时代,也不应湮灭于尘埃。正因如此,他们愿意用自己的余生继续守望,让一段旧时光留下痕迹。
生活是平庸或精彩,是乏味或有趣,这个评判的标准其实就在自己手中;很多时候,我们都过分顾及他人的感受,却忘了遵从自己的本心。而两位守望时间的老人,却能让我们感悟良多。微笑向暖,安之若素,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