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鱼塘承包太便宜 村民闹意见

时间:2017-02-27 17:31:28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这两年,随着土地租赁价格的提高以及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和补助,以前不愿耕种的田地成了"香饽饽"。这不,湟里镇东安村第九村民小组的村民就因为土地租赁价格过于便宜,与承租户产生了矛盾。

湟里镇东安村第九村民小组 村民 花如大:这次土地租赁也没有经过我们老百姓 我们都不知道 直接合同就是他自己与自己签订 他一个人租了 然后再转租给别人    

花如大所说的"他"是他们村民小组上一任小组长蒋小华,而这片被承包的土地目前是片鱼塘,总面积72.4亩,其中有近30亩是蒋小华自己租赁经营,还有四十多亩则租给了村民蒋建伟,但是正式经营的却是它村村民石阿勇。    湟里镇东安村第九村民小组 村民 花如大:租金也是他自己讲讲的 你要就要 不要拉倒 现在380元/亩 我们从1991年国家征收回去 现在那么好的优惠政策  我们一分一厘都没有享受到 现在农户最迫切的心情就是政府帮着复耕了。    

村民表示,1991年因为产业结构调整,村民的土地被征用,开挖成了鱼塘,也就是现在被租赁的那片土地,总共涉及到18户村民。第一次签订的租赁合同在2012年就到期了,而这一次又签订了十年:从2013年到2022年。现在,原村民小组长蒋小华已经去世,租赁的鱼塘由他儿子蒋志军在经营。那么,村民们为什么不在第二轮承包之前,蒋小华还在世的时候来处理此事呢?

记者:你们怎么2012年的事情 到现在才来过问?那时候怎么不过问?

湟里镇东安村第九村民小组 村民 花如大:三番四次找了村委 村委全部按掉了。

 

村民想复耕  村委有难处

在村民们看来,土地第二轮承包经营时没有通知他们,直接就续租了,而且价格还很便宜。可是,这原经手人已经去世,事情的始末到底如何呢?村委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是不是真如村民所说,存在"包庇"的嫌疑呢?当天,记者来到东安村委,很巧,在这里,我们遇见了蒋小华的儿子蒋志军。

蒋小华儿子 蒋志军:我无所谓 我放在那里 就是出点租金也没什么 要烦 我也不养  我也退掉它 他们要田  我也退的  我去年经营鱼塘亏了20多万的 谁给我呢 我肯定要讲好我的投资设施什么的费用的 我父亲去世两三年 我已经砸了五六十万在里面了

湟里镇东安村委主任 王建军:2012年合同结束后 帮他们重新签订合同 在原来的承包单价上是提高的 原先是150元一亩,现在是多少,由各村民小组自己处理 权力全部放到村民小组 因为我们村委不得一分利益…2012年蒋小华是村民小组长 在2012年前鱼塘也是他经营的 到后来重新签订合同也是他

村委主任王建军表示,之所以合同上出现甲方乙方为同一人,也实属巧合。而蒋小华和石阿勇是这片鱼塘最早的开发者,其它村民如果想要租赁的话需要支付相应的开发费用,所以之后一直是两人在经营,至于村民提出的复耕,也不是村委不同意,而是申报了没通过。

湟里镇东安村委主任 王建军:现在不给我复耕啊…以前要缴"两金一费" 粮食税的时候 大家都不要田 到现在么 原来推出去的田  现在要了

蒋小华儿子 蒋志军:很正常 我认为很正常 我有田的 总归想多得点 我定了合同的 肯定是按照合同履行 你可以拿了这个合同去打官司 没什么比法院更公正了

另外,关于鱼塘中有四十多亩为什么是蒋建伟签合同,石阿勇实际经营,蒋志军也给出了解释。

蒋小华儿子 蒋志军:原来这鱼塘是石阿勇经营的 现在还是他经营 因为是他开发的 之后村民小组的人问他要 他不是我们村民小组的人 然后让蒋建伟去租 蒋建伟要给石阿勇5万元 是开发费用 他们(石阿勇)建房子不是要钱吗 后来蒋建伟就继续给他经营。

那么,第二轮承包经营签订协议时,到底有没有通过村民呢?

蒋小华儿子 蒋志军:像我家的鱼塘都有人(涉及到的村民)签了字在上面的

湟里镇东安村第九村民小组 村民 花如大:我们到村委去议论这个事情 他一想不对 有漏洞 再逐步一家一家去做工作 骗他们签字

这两年,土地纠纷频发,要说原因,其实也简单,原先种地需要缴税,现在非但不要缴税,还有补贴。当土地能带来利益时,谁会不要呢?不过,凡事还是要按照实际情况、按照现有政策来协调处理。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