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呢,咱们来关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的2017年1号函,称将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的概念,并要求对各级各类的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此举一出,一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同期声】市民:一般的话都是说八年抗战 昨天好像新闻上看到说是要提十四年抗战
【同期声】市民:应该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八年抗战应该是全面抗战开始 十四年应该是局部抗战开始
这么多年来,“八年抗战”已经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但是对于抗日战争的具体过程,七七事变以前的斗争历史,大多人只有一个模棱两可的概念。记者呢,也翻阅了近年来的初高中教材,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之间的阶段,仅在扩展阅读中出现,并没有作为学习的重点。但在这期间,为抗击日本侵略牺牲的英烈却数不胜数。从加深学生印象,以史为鉴的角度出发,提出十四年抗战概念显然很有必要。
【同期声】省前中国际分校高一学生 邓开元:让我们更加辩证的来看待问题 让学习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上 要还原到更加广阔的历史和时代背景里面
【同期声】湖塘实验中学历史学科部主任 张宇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说 这样的改动能更好的体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持久性 艰巨性 能够更好的凸显中国人民在此付出的巨大代价 作出的巨大牺牲 总的来说 我觉得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国家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除了在学习上的变化,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提出,对史学界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如何认识抗战的性质更有促进作用。
【同期声】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衡孝庆:抗日战争的历史分期问题 学术界一直是有争论的 争议实质是如何判定战争性质 这种历史分期的更改实质上是希望我们能够更全面的去反思中日之间这场战争的性质 促使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在看待这个历史的时候 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正确的立场和观点
历史要完善,目的呢,还是警醒世人,勿忘国耻。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经济还是民生都是发展迅速,但我们仍不能轻易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