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人,他们的世界多半是扭曲而割裂的,夹杂着只属于自己的情感,这些人是常人眼中的异类,也是常人恐而远之的病人。但异类也好,病人也罢,不管如何,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总有不为人知的期盼,渴望亲情、渴望被爱,同样,也渴望“回家”,今天开始本栏目将持续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看看他们“回家的路有多远”?
患者爷爷:想把他带过来 想喊派出所喊他来 不肯来 武进三院精神科主任 严清章:如果说没发病 在家里肯吃药的 就不要到医院里来 患者爷爷:回去护理 但不办出院手续 好负担轻一点 武进三院 精神科主任 严清章:老师傅 我跟你说 人挂在这里 不来住院 在家里面吃药 这个是肯定不允许的 因为住在这里 国家要承担你的经济费用的 假如说 你发病了 送到这里来住院是正当的 看好了 回去吃药 回家肯吃药的 就不要来住院 只要来配点药吃吃
严清章,武进三院精神科主任,在这里已经整整呆了35年,从毛头小子到现在经验老道的精神科主任,类似上面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有,在这个仅能容纳370名患者的医院里,长期住院的超过了300名,最长的已经在这里住了( )年,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故事,但不管经历如何,他们的渴望几乎都是一致的。
老福:想女儿。(她们经常来看你吗?)看我的。(现在就想着回家对吗?)对。
老福( )岁,是武进( )人,在三院已经住了( )年了,这么多年,老福依然保持着在家时爱整洁的好习惯,每天都会把自己的生活区整理得干干净净。经过规范的治疗,早在前几年,老福的病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完全可以出院了,尽管如此,他还是回不了家。
武进三院精神科主任 严清章:他的愈合是挺好的。然后我们建议他回家,家里可能因为一些房子拆迁啊,没人照顾之类的理由,一直没带他回去。
从年初等到年末,四季接替,又是一个轮回,老福仍然没有盼来家人。
老福:我也不像小伙子 上了年纪了 心也比较平稳 容易定下来【无奈】 总归想回去的
记者:但是回不去?
老福:回不去 房子还没有拿到 要拆迁以后 拿到房子以后才能回去的 然而老福不知道的是,家里的拆迁安置早已结束,新房已经拿到都装修入住了,这几乎是医院每个员工都知道的事。
武进三院 精神科主任 严清章:他那个家里面 女儿上大学 有老母亲 妻子 家里面是应该有能力照顾他的 甚至说开始有点嫌弃 不太愿意带他回去
2013年5月我国出台了首部针对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卫生法》,将精神病患者这一弱势群体拉入公众关注的视野,进入政府责任的范围,纳入法治保障的轨道,从而合理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但是,越来越合理人性的救助方式,却让很多家庭更坦荡的“放弃”这些人。
武进三院 精神科主任 严清章:如果按照我们临床好转治愈 应该回家居家看护的人呢 在200名到250名之间 真正不能回去的可能就100个人左右…有一部分是家属有点嫌弃 不愿意带他回去
从临床症状的控制角度来说,70%的精神病患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从医院治疗这一块来说,也有70%是可以治愈出院的;但如果是从能有效走向社会并参与工作的角度来说,这个比例却只有30%,医院,甚至成为了部分人终身的归宿,回家的路遥不可及。明天我们就将走近这样一位病人,他从有期望等到绝望,最后只留下了渴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