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张全海:毫厘之间 雕刻人生

时间:2016-12-05 20:21:43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微雕”,顾名思义,就是微型雕刻,是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创作的一种形式,作品呢,往往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欣赏,所以在历朝历代都被称为“绝技”。今天的生活超视,我们就带您走近一位骨灰级的微雕爱好者----张全海。

走进常州博物馆三楼的展厅,张全海的微雕作品就映入眼帘,一千多件摆放整齐,拿起放大镜,慢慢对准焦距,一副副鲜活灵动的画面便浮现在眼前,建筑、花鸟、风景……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指甲盖大小的材质上竟有如此精彩。

参观者 1 我看过来的话,最佩服中国四大美女图,就是用放大镜看近景,包括它的发丝,我都觉得非常的细致。    参观者2  其实第一眼看上去,我并不喜欢它,但是通过放大镜来看的话,就会发现它每一个里面都是一幅画。。我现在还是对它存有疑虑,它的每一笔是比针还要细,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    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众所周知的王叔远的《核舟记》,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近代微雕大师于硕,与吴南愚有"南于北吴"之誉,于硕于金石书画之外,精于微雕,1915年其作品《赤壁夜游》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奖。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张全海的这些微雕作品,已经遍布世界各地,获得不少的国际奖项,张全海今年76岁,从事微雕已有40余年,而他完全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用他的话说,是一名“骨灰级”的微雕爱好者。

微雕艺人 张全海  像《四大美女》去年在意大利国际艺术展上得到了最佳艺术奖。。。。。。。2012年7月28日,在上海举行的展览上,有个外宾看中我这个作品的 他要出五十万把我的百态鸡买去的,我没有卖给他。

说起张全海和微雕的缘分,还得从一把小小的扦脚刀说起。1940年,张全海出生于丁堰下塘的一个贫苦家庭,9岁时父母双亡,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前往上海嘉定投奔表姐。

微雕艺人 张全海 我的姐夫每个月给我的生活费就只有一块五毛钱,生活非常艰苦,因此在我的心灵中,我就想一定要自己学门手艺。    每年寒暑假,张全海都会回到老家丁堰生活一段时间,坐火车的机会也比较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上海火车站碰到了一个专门在钢笔上刻字的师傅,刻一支收个一毛二毛。这样算算,一个月下来也能有二三十元的收入,这让他心生羡慕,回到老家后,他便开始自己琢磨起了雕刻。

微雕艺人 张全海 起初呢,我买了一把一毛六分钱的修脚刀,因为我出生在常州的乡下,我家里有两个竹园,每年寒暑假我从上海回到常州后,我就把竹子切成一段一段的,像钢笔条一样的形状,我就用这一毛六分钱的修脚刀,在上面学习书法画画雕刻。    不久后,张全海也能像当初遇到的刻字师傅一样,利用课余时间在校门外摆起摊头,在钢笔上刻一个字收5分钱,刻一只动物收1毛5,渐渐地,生活费就有了着落。为了积累更多的雕刻素材,他常去上海西郊公园写生,一待就是一整天。

微雕艺人 张全海 我到西郊公园去带几样东西呢,一支美工笔,一瓶墨水,一个画板画纸,然后一只竹笔。我坐在鸟的笼子旁边。。他这里各种各样的鸟都有,它在飞,我看中这个花鸟挺漂亮的,我一定要把它画下来,那个鸟不可能一直在飞,它要停下来吧,一停停下来躲在树上了,我看到这个姿势非常好,我就眼睛朝它一看,等于拍照拍下来了,它要是飞了,我也不要看了,一张照片拍下来了,我闭好眼睛,那个鸟的姿势就在我的脑海里。

之后呢,张全海又专门租了一间小屋潜心钻研微雕技艺。这微雕呢,最讲究的是选材,石材质地要求绝对精纯,容不得有半点砂格和半丝裂纹,否则会影响作品美观,但是张全海却不拘一格,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一些常人都无法想象的东西,都能成为他的雕刻素材。

微雕艺人 张全海 三四十年前,环境没有这么好,乡下的地方苍蝇蚊子很多的,特别是红头苍蝇,我把红头苍蝇摆在显微镜下一照,这个红头苍蝇的眼睛就像尼龙丝一样非常漂亮,我就在苍蝇的眼睛上面刻了一道山水风景画。

可是对于张全海的这种痴迷,很多外人却无法理解,有的时候甚至招来的是嘲笑和非议。

微雕艺人 张全海 人家背后讥笑我,这个人穷的搭搭底,这个人是在厂里做工人的,他要搞微雕,怎么行呢,不可能的,人家是要画家书法家有基本功的,才能行,他在工厂里当工人,怎么能搞得成微雕呢,没有老师,又没有什么人教他,他自己怎么学的成,学不成的,人家在我背后风言风语很多的,但是我不怕,所以我就写了一句话,叫不怕讥讽嘲笑,敢于自立创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如今张全海已经创作了上千件微雕作品,内容涉及人物、花鸟、山水等各种题材,形态各异、活灵活现。而他的作品获得的国内奖项也是不计其数,其彩色象牙微雕作品数量达到1171件,创造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微雕作品《百鸟图》还曾获得法国巴黎卢浮宫东西方美术年展最佳创作奖。

微雕艺人 张全海 我觉得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无价的,我立志,我眼睛能看得见,手能够雕刻,我一定要继续刻下去,刻到眼睛看不见,手不能刻为止,永远要雕刻下去,永远要把我这门艺术传下去。   不难看出,做微雕不仅需要极强的耐心、细心和超凡的定力,而张全海老人在这条路上一坚持就是四十来年,除了一份爱好,一份天赋,更需要有一份执着,一份追求和一份信念,也正是如此,才能将大千世界浓缩到如此极致。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