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前段时间,修改后通过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从明年的3月1号起,餐厅、宾馆、娱乐等允许设立吸烟区的场所将转变为“室内全面禁烟”,这也就意味着室内各种设置的“吸烟室”几乎将成为历史。那么大家如何看待这一政策,目前我区公共场所的控烟情况又如何呢?来看记者的调查。
记者首先来到常州二院阳湖院区门诊大楼,门口醒目地竖立着“无烟医院”的警示牌,保安正在劝阻一名抽烟的市民。
常州二院阳湖院区保安:我们劝阻也难劝的 大多数人听我们的的 会到吸烟区去 有的人你劝劝他们 他还和你闹的
这名保安告诉记者,医院共设有四处吸烟区,都在离大楼有一定距离的户外,很多人不愿走远,直接就在门口抽烟,甚至还有些人会在楼道里面抽烟。记者走进医院大厅,发现“禁止吸烟”的标识随处可见,而且每一层楼都配有禁烟员。但是记者在某楼层的休息室看到,垃圾桶里有不少熄灭的烟头,而一边的墙壁上贴着“禁止吸烟”的标志,一名男子刚抽完香烟。
烟民:心情不太好 就多抽点香烟 习惯了 看到有人抽烟 就抽一根
随后,记者又打开了楼道大门,墙壁上同样贴着“禁止吸烟”的标志,一名男子手拿着点燃的香烟正在抽。
烟民:香烟抽了大概有三十年 人好像觉得有点累了 或者有点烦闷了 歇下来想想事情 看看图纸就想弄根香烟抽抽
该男子坦言,因为在医院比较烦闷,忍不住了才到楼道抽烟,如果按照规定,公共场所完全不允许抽烟,那也得从源头上先进行治理。
烟民:你如果要说这香烟要戒掉 说句实在话 这烟草就要断掉 你造的厂没有了 这香烟才会不抽 你卖香烟要卖的 香烟在那没有人去买了抽 生产出来干嘛呢
对于烟龄较长的市民来说,香烟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戒烟和控烟是个极大的挑战。尽管如此,除了“室内全禁”外,上海的控烟条例还规定,部分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室外公共区域也将全面禁烟,这无疑将难度升级。在我区,目前情况如何呢?记者来到孩子较多的淹城野生动物世界,发现园区内设置的吸烟区大多是开放的,孩子和抽烟者在同一个空间内。
市民:有吸烟区就能抽啊
市民:不要设立室外的抽烟区 在室内会好一点 还是会影响到非抽烟的群体 比如小孩在这边 还是会有二手烟的影响
那抽烟所产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记者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20平米左右的房间里,将房门打开,让三个人同时抽烟,一时间,PM2.5的数值直线上升。
区环境监测站检测二室副主任 杨科宇:测出来PM2.5平均值在2200微克每立方 AQI达到300就属于严重污染了 对应300的AQI的话 PM2.5的指数浓度对应在500微克每立方 所以刚刚我们做的这个实验 2200的话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指数了
空气中的烟雾是会飘散的,在室外吸烟区抽烟,对不抽烟的人来说,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他们相当于一个PM2.5的过滤器。那么对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又是否可行呢?淹城野生动物世界企划部经理郑军表示,作为一个服务行业,他们也有一定的难处。
淹城野生动物世界企划部经理 郑军:服务行业的话基本上要满足游客的一些需求……我们在游客量比较大的情况下会有这样一些个别的行为 就是在非吸烟区里面抽烟 如果说我们的工作人员看到的话 我们会上去劝阻或者引导到我们的吸烟区去吸烟
全面禁烟 任重道远
商家一般不愿意为了抽烟问题去得罪顾客,而另一方面,对烟民来说,戒烟也不是一件易事。常州二院阳湖院区设立了专门的戒烟门诊,但主动前来咨询的烟民,一年超不过十个。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殷小伟认为,这和烟民对烟草的依赖以及我国抽烟的大环境有关。
常州二院阳湖院区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殷小伟:烟草依赖也叫尼古丁依赖 它是躯体上的依赖 另外一方面 还有就是行为习惯的依赖 它就把它当成一种习惯 他就手里面嘴巴里面弄一个香烟叼一下 他才舒服……另外一个是中国的大环境 抽烟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包括你在交际 朋友之间的交往 包括工作上 可能都需要把香烟作为一种交际手段
市民观念、习惯根深蒂固,监督管理方又流于形式,使得控烟工作始终没有深入进行。按照《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有顶有盖”的地方不能吸烟,违者将处以个人最高200元的罚款。对于这样的规定,大多市民都表示赞成,但对效果却心存担忧。
市民:也可以点个赞 因为在公共环境下抽烟的话 好像真不太好 年纪轻的话应该能接受 年纪大点的话估计很困难
市民:如果素质高的话 你叫他不抽他也就不会抽 也谈不上罚款 如果素质低的话 你要收他钱 估计也难市民:这禁不了 这从源头上是不可能的 因为相关利益方面肯定会有影响 不可能每个地方都会安排人去监管 抽烟的人这么多肯定困难 所以这个还是意识上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有18个城市先后出台了控烟法规,北京也从去年6月1号起实行室内全面禁烟,一年多来,开出的罚单超过100万,吸烟违法行为的发现率也有所下降。可这样的模式能否持续,在其他城市又能否推行?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衡孝庆认为,从整个社会反响来看,控烟禁烟是一致的潮流和趋势,但禁烟的立法和执法人员的监督处罚等方面还留有空白,全面控烟,依旧是任重道远。
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院长 衡孝庆:主要的问题就是出在我们整体的社会氛围和环境的营造上 包括大家对烟草行业的认知 包括大家对整个制度法规 相应的规范的操作性 以及它具体执行的力度 所以我觉得这方面还要慎之又慎 不要轻易地用这样的方式 要为未来真正意义上的能够适当的时机进行严厉的控烟奠定一个好的基础或者是环境。
在控烟上,真控与假控,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史上最严控烟令”,能真正落实到位的话,确实能起到效果,但关键是如何落实,抽烟者的抽烟成本要不要提高,执法者的监督和执行力度能否到位,要想达到控烟目标,就要形成习惯,就像开车不喝酒一样,让烟民到了公共场所就不抽烟“习惯成自然”,那全面禁烟也就顺理成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