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它集书法和镌刻为一体,雄劲中不失精妙,古朴里透着新雅,使人从方寸天地里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曾有美国学者称赞从事篆刻艺术的专家是“能使石头唱歌的艺术大师”。而在西太湖雅集园里,就有这么一位年轻人,对于书法篆刻情有独钟,理工科毕业后,他花费三年时间报考书法篆刻研究生。如今,又走上了专业艺术创作的道路,今天的生活超视,我们就带您走近这位青年篆刻家夏俊。
初冬的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和煦地照在人的身上,有种懒洋洋的感觉。但在西太湖雅集园的工作室内,30岁的夏俊却是神情专注,手中的刻刀随着灵动的双手不断地在印石上飞舞,雕刻着心中的梦想。
夏俊,现任刘海粟夏伊乔艺术馆学术部主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篆刻研究会会员,虞山印社社员。他跟书法篆刻结缘,还要追溯到孩提时代。上小学一年级时,为了让儿子学一门才艺,夏俊的妈妈给他报了个书法班。而那时的小夏俊仅仅只是把书法当成是不得不完成的作业。直到小学五年级,在一次书法比赛中获奖,才让他觉得书法能让他得到别人的认可,从一种负担变成了兴趣。但真正主动去学习书法时,他已经进入了大学的象牙塔。
青年篆刻家 夏俊:上大学以后,空余时间比较多,我去报这个社团,我去参加社团活动,突然觉得我很喜欢书法
小时候打下的基础,让夏俊在社团活动中比其他同学表现得都要优异一些,也让他的信心更足,练习书法的动力更大了。从此,他开始沉下心去钻研书法,并且在毕业前获得了大学生书法大赛一等奖。
青年篆刻家 夏俊:我在镇江读大学,我会坐火车到南京去买一些专业的字帖,专业的书回来自己看,通过读书来学习。
在书法的世界中,夏俊接触到了篆刻,其实篆刻和书法本就是相通的。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就其布局谋篇来说,又与美术结缘,考量着一个人的整体审美,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青年篆刻家 夏俊:在印章里面,你能看到跟书法相关的,有跟绘画相关的,它都是相通的,可以考虑到这个字怎么排布,怎么布局啊,选哪一种字体啊。
大学四年,夏俊学的是生物技术,虽然平稳地完成了本科学业,但也是兴趣寡淡,反倒是书法篆刻,充实了他大学四年的闲暇时光。除了在学校里练习、拜师,只要有机会,夏俊还会去艺术学院蹭课,而到了大四,他更是做出了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决定。
青年篆刻家 夏俊:生物方面兴趣不是那么大,成绩也不是那么好,就放弃了,我觉得我是不是可以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书法,篆刻,通过努力以后(考研)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的书法系。
去尝试这么一个跨度巨大的转变本身就是一种冒险,更何况相比于其他竞争者,夏俊的专业知识还是非常薄弱的。在备考的那段时间里,他一通恶补,但第一次考研还是以失败告终。直到努力过3年,他才终于收到了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系的录取通知书。
青年篆刻家 夏俊:在我读研之前,就是纯粹的刻印章或者买个印谱临摹印章,在读研之后,可以做一些学术研究,研究这些古代的印人 印谱 篆刻史的流变等等各种现象,就比以前要深入得多。
一方印章,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而从每一款印章中,也能读懂主人的性情品行,特别是一些书画家的作品打上的印章,更是能够为其作品添色,两者之间相得益彰。
青年篆刻家 夏俊:比如说这个人书法或者画是比较狂放的,质朴的,他肯定不会用比较精致的印章打在作品上,因为这样就不统一,相反如果他的作品是清雅的,那就肯定不会拿写意的 很苍茫的印章打在作品上,这样也是不统一的。
近几年呢,夏俊不断琢磨,也开始受到关注和认可,2012年,他的篆刻作品入选江苏省第八届新人书法篆刻展和江苏省第六届青年篆刻展。到2015年,又有作品入选江苏篆刻艺术大展、“西泠印社乐石吉金”大型国际篆刻展以及“周亮工篆刻奖”全国篆刻大赛。通过这些参赛参展,年轻的夏俊不断地从前辈身上汲取知识的养分,提高自己的专业认识和创作技法。
青年篆刻家 夏俊:同一个选题同一个点,可以听听别的学者 专家 他们的思路,可以对你的印章,一些思想一些审美观都发生改变,把这个印章理解了,把这个书法看透了,可能出手就比人家要高级一点。
艺术需要有人去创新、传承,这样才有生命力。但是现状却是年轻人对于传承传统艺术文化并没有兴趣,如何扭转局势呢?夏俊认为,首先得让大家在生活中能够时刻接触到艺术,以此慢慢培养兴趣,这中间呢,自然而然就会有人去钻研,去创新,去传承。
青年篆刻家 夏俊:其实我觉得我们平时离艺术没有那么遥远,我们走出去就能看到很多美术馆 艺术馆,我们能接触到这些作品 艺术品的机会还是比较多,喜欢它你才会去关注它 你要找到这个传统文化吸引我们的地方。
“一柄刻刀画天地,方寸之间现世界”,在夏俊的篆刻路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坚持是取得成就的关键,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到传统艺术的发扬和传承中去,让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经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