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医生的手写处方由于字迹潦草无法辨认,被网友戏称为“世界未解之谜”,但是最近啊,却有网友晒出了一张处方,称自己遇上了医生届的清流,到底是什么样的处方呢,咱们一起去看看。
这就是网友晒出的那张手写处方,一笔一划写得清清楚楚,字迹娟秀,内容一目了然,和大家传统印象中的医生手写处方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引发了网友的调侃。
网友:喂喂喂,小朋友你是新来的吧,不按套路出牌啊。
网友:这位医生,你这么写处方,会不会被开除呀?
网友的调侃自有一定的道理,在常见的字体中,除了楷书、行书和草书,还有一种医生体,堪比天书,市民们除了吐槽,也有很多无奈,因为几乎每个人看病就医,都曾遇到过这种天书写就的处方。
市民:遇到过,就是看不懂,跟天书一样。
市民:中文不像中文,英文不像英文,不知道写的什么。
王晓:那么问题来了,三百六十行,为何医生这门职业的手写处方,会经常出现潦草的字迹呢?首先医院的整体经济收入与药品有着暧昧难明的关联,病历潦草难以辨认,可以避免处方外泄,从而(防止)病人去其它医院复诊或者药店配药。其次,医生繁重的工作量也是生成天书的重要原因,在巨大的接诊压力之下,为了节省时间,字迹自然变得龙飞凤舞起来。
市民:可能病人比较多吧,来不及就只能写得潦草一些了。
市民:有可能不想让你把病历拿出去吧,医院也要赚钱的啊。
市民:总归希望能够写清楚一点,这样自己以后到其它医院看病,也能有个对照。
告别“天书” 武进力推电子病历
其实处方字迹潦草,容易导致配错药的情况发生,也影响了患者的知情权甚至人身安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多年以前,我区就开始实行了电子病历制度。
王彩燕是武进医院普内科主治医师,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桌面上的电子病历系统,按顺序叫号,就诊结束之后,再根据病情直接在电脑上开处方,全程电子化操作。
武进医院普内科主治医师 王彩燕:一个是节约患者的时间,而且对于之前的病历,一清二楚,医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从2010年12月起,武进医院就实行了电子化病历,多年来系统逐渐完善,让整个医院的诊疗过程更加规范,也提升了工作效率,患者的满意度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市民:我觉得蛮好的,这样我们就能清楚记录自己的病情。
市民:电子病历比较好,不像以前写在病历上看不懂。
除了在区级医院推广,目前呢,这种电子病历系统也开始陆续出现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区卫生局更是在努力推进影像系统、心电检验系统,病例中心,消毒供应系统,双向转诊等方面的信息化工作。
电子病历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加强医患间的信息流通,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完善健康信息。从这点来说,对于所有人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各种医疗信息化手段的推进,也能进一步推动诊疗服务的进步与完善。对于医疗信息化,您有什么切身感受的感受?欢迎通过短信或者生活连线微信公众号参与互动讨论,每周我们将抽取一名幸运观众,送上价值3000元的德克净水器一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