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已过,相信大家的钱包都是元气大伤。而在这个时节呢,脱光的也是大有人在,办喜事,自然要随份子,这支出也就更高了。不少人呢,也开始抱怨,是谁想出来的份子钱,这钱真有必要给吗?
市民:我在老家给过 一两百的样子…有来有往 一些礼节方面的吧
市民:我要给都是200~500元吧 像我们主要是同事之类的
市民:那肯定要给的啊 看交情深厚了 他给你多少你就要给他多少
市民:不给 没必要的
市民:本地应该500块钱左右吧 现在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我发现像台州盐城有些地方都是不要份子钱了
市民:现在怎么说呢 人情关系本来就很淡漠嘛 亲戚本来就不怎么走动 份子钱是一种维系吧 没有办法的事情
其实啊,说是传统,但比起华夏五千年文明来说,“份子钱”着实年轻。一直到明代中叶才开始流行。有趣的说法是,“份子钱”起源于朱元璋:农村长大的朱元璋执着于邻里互助的乌托邦世界,建立了“乡饮酒礼”制度。于是在男耕女织的时代,凭一家之力难以办到的红白喜事就开始了“众筹”模式。每人出一点“份子钱”,办起来就简单多了。而且这个月“出份子”帮助了别人,下个月自家有事,别人也愿意过来为你筹资。就这样,份子钱来来往往了几百年,直到解放初期,大家的婚礼都简单,份子钱才免了很长一段时间。等到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大行其道,大家口袋里闲钱多了,份子钱才又逐渐演变成了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
连线记者 张逸骁:关于这份子钱究竟该不该出,一直以来争议不断,要我说呢,虽然情感需要维系,但比起金钱往来,日常的交流和祝福或许是更好的方式。毕竟,一味的以金钱为尺度,有时对双方都是一种负担。
咱们且不说这份子钱,现在的婚礼啊,排场也都不小,难避铺张浪费之嫌。事后想想,虽说这婚礼一辈子也就一次,可真有这样的必要吗?对于这个问题,您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通过短信或者生活连线微信公众号参与互动讨论,每周我们将抽取一名幸运观众,送上价值3000元的德克净水器一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