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国庆话变迁之住房篇:老李的幸福生活

时间:2016-10-04 20:13:31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7年,67年来,普通百姓的生活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有一个好的住房条件,是美好生活的基础。那么这67年来,武进百姓的住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来看国庆话变迁之住房篇。

李全生家住武进中心城区的吾悦广场,自从2012年乔迁新居后,每天的生活平静而安逸,100平米的房子,装修一新,跟老伴儿两人共享天伦,每天看电视、看报,到小区散步,构成了老李的晚年生活。70岁的老李说,如果回到几十年前,他根本不敢想自己晚年能住进这样的房子。

市民 李全生:现在的生活真的幸福,小区环境又好,我们住的真的舒服的,那时没有想过自己能住这样的房子。

老李出生于1947年,当时全家住在湖塘老街后面的茅草屋里,70年过去了,老房子还在,前段时间,老李刚给老房子重新整修了一番,这座老房可以说是见证了老李一家住房条件的变迁。

市民 李全生:最早的时候这里造的是一个茅草屋,也没有那么多人家,都是空地,家里面住了七口人,只有30几平方,床就横七竖八横在屋子里,只要有空地方都要利用起来,人都没有转身的空间。

老李的童年,就是在这个茅草屋中渡过,老李有兄弟姐妹五人,那个年代全家吃饱肚子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改善住房条件对于老李全家来说,是个奢侈的梦,直到8年后,老李家在原地翻建了一座面积稍大的土房。

市民 李全生:大概在1952年,父母在这里盖了一个土结构的房子,那个房子都没有横梁,木头都是接起来的,面积稍微大了一点,但是这个房子不安全,后来有一次就倒下来了,差点出人命事故。

这个土结构的房子,老李住了13年,1965年,老李和大哥李杏生先后入伍,家中只剩下了老父亲和两个姐姐一个妹妹,老李入伍后的第三年,在大姐李荷英的主持下,全家终于有了一间砖瓦结构的房子。

市民 李全生:那个年代还是很苦,只能靠亲戚朋友的资助,然后建了这个砖瓦结构的房子,到那个时候住房条件基本上有点改善了,我在外面当兵,家里住着老父亲和姐姐妹妹,房子也没那么多人,住的也宽敞一些了。

砖瓦结构的房子相对茅草屋和土房要耐用很多,直到48年后,老李才把老房翻建成了现在的样子。

市民 李全生:后来老房子又倒了一次,我们就翻建成现在的样子。老房子也是我们家的一个历史,所以一定要把它保留下来,让小辈知道这样一段历史。

老房几经变迁,从最初的茅草屋、土结构房屋,到后来的砖瓦房,再到现在的单间小楼,见证了老李全家住房的变迁。老李年轻时当过兵,随着1978年转业复员,依靠优厚的国家政策,老李的住房条件又上了一个台阶。

当天老李来到花园社区车站新村,1978年从部队转业复员回来后,当地民政部门分配给他一套68平米的住房,李全生和妻子女儿一家三口住在这里,第一次住进公寓房,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市民 李全生:这个房子住的还是很舒服的,当时花了好多精力进行装修,第一次有了抽水马桶,那时真的感觉生活很好,要感谢党的政策。

这套房子李全生一住就是35年,35年间,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帅小伙,变成了一个两鬓斑白的退休老人。老李不仅是这里的老居民,还是花园社区车站新村的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协调和沟通下,五年前,由政府出资,车站新村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旧房改造。今年69岁的倪满州在车站新村住了一辈子,他告诉记者,五年前的旧房改造,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住房条件。

湖塘镇花园社区车站新村居民 倪满州:换了天然气之后真的方便,以前一罐煤气要拎上来,花钱让人搬不舍得,自己搬搬不动。而且天然气便宜,煤气一罐要115元,一个月都用不到。

过去的五年,车站新村先后进行了节水改造工程、老房外墙粉刷工程,社区还新建了健身广场和停车场,居民不仅生活更加便利,而且还有地方休闲娱乐。

湖塘镇花园社区车站新村居民:改造之后条件改善了不少,环境变好了,生活也便利了。

市民 李全生:改造之后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我举一个例子,以前已经搬出去住的一些居民,旧房改造之后,都搬回来住了,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今,老李的晚年生活幸福而充实,闲暇时,在新家读书看报,散步聊天,平时,老李还要忙于社区事务,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和一名老党员的职责,为社区事业贡献余热。

市民 李全生:这都要感谢党的政策,让我们的生活有了这么大的改变。

建国以来,武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个矮房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村落变为了社区,很多像老李一样的居民,都从几十年前的茅草屋、土房、砖瓦房搬进了崭新的小区,住进了装修一新的商品房。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不少市民也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待。在2012年花园街改造工程中,面对500户动迁居民的拆迁安置工作,政府第一次启动商品房定向安置的方案,让动迁户们花很少的钱,购买中心城区优质的商品房,进一步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

拆迁户:老房换新房,怎么不喜欢呢,3750元的价格,这些楼盘外面要六七千的。

于是在动迁工作结束后,我们看到的不是他们埋怨的表情,而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老居民们在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故土之前,在这里最后聚餐共话邻里情。

村民:满意的,不满意还会聚在一起吗,不满意就不来了,我们就是满意的,亲戚都来了。

村民:大家要紧回来看看了,这个聚会难得有,以前没有,这次拆迁,一个村上的都高高兴兴。

居者有其屋,这是每一个普通百姓发自内心的愿望。建国67年来,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普通百姓通过自己的努力,共享时代发展的成果,一步步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实现自己的安居梦。相信未来,我们的国家,会发展的更好,百姓的住房条件,也会更上一个台阶。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