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的文化活动多姿多彩,常州市也开展了第三届“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毕飞宇的专题讲座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昨天上午呢,他来到了民元里1号江南心国学大讲堂,与上百位读者进行了现场互动。
作为常州市第三届“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之一的毕飞宇报告会昨天上午在民元里1号江南心国学大讲堂举行,上百位读者到场互动。
毕飞宇是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荣获鲁迅文学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代表作有《玉米》、《平原》、《推拿》等,众多作品曾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报告会一开始,他就畅谈起了自己创作时的角色定位。而在现场互动问答中,他还先后对小说人物塑造,孩子如何深层次地阅读,理解小说,民族命运与个人关系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著名作家 毕飞宇:这些经典作品当中,最后一定会出现一个最小的公约数,这个最小的公约数是什么东西,就是人类的精神。人类的精神指的是什么,人应当怎么活,如果说得更小一点,就是三个事情,如何面对自己,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自然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蔡慧君是毕飞宇的忠实粉丝,也是他的师妹,对于毕飞宇作品的风格,蔡老师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读者 蔡慧君:我感觉就是很谦卑,看上去描写的人物都不是很光鲜,是低微,底层的人物,这个也跟我们平时教学生写作是很相似的,因为学生很多时候写作,我们要求他,你要把你的视野,触角延伸到社会底层,去关注一些你平时很容易忽略的人
在当天的报告会现场,还来了一位特殊的读者,他就是盲人推拿师——牟峰,最初认识毕飞宇,是因为《推拿》一书,在牟峰看来,这部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塑造的各个人物形象,简直就跟生活在自己周边的伙伴一模一样,这次,他也是专程赶来与偶像近距离接触交流的。
读者 牟峰:我这个群体的人,读这个书的人很多,我可以说毕老师用这样的角度和方式来写这个群体,应该是第一人,我也能够从小说里面,我周围的人能够找到人物对应的原型,贪婪,欲望,各种各样的善良,责任,写得很活灵活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