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兵妈妈”朱立凤的20载边关情

时间:2016-09-14 18:42:35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今年67岁的常州人朱立凤曾经经营过酒楼、影集工厂,在旁人眼里,她是出名的女强人,但在新疆松拜边防连的子弟兵心中,她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兵妈妈”,从1996年至今,朱立凤曾14次远赴伊犁松拜边防连慰问戍边官兵,今年中秋前夕,她又一次踏上了前往新疆的旅程。

“兵妈妈”朱立凤:这个是路上我们要吃的,这个是准备的战备,一定要有水,万一有的时候车抛锚,有一次路上我们堵了两个多小时,高速上根本走不了,没有水是没有办法的,新疆有一首歌说,车子坏了,一天两天,狼可以来看你,娘不会来看你,所有这个时候我们关了窗户起码有东西吃有水喝

今年的中秋节,朱立凤将赶到新疆伊犁特克斯河畔格登山下的松拜边防连,去到日思夜想的“兵儿子”身边,和他们一起度过又一个团圆节。

“兵妈妈”朱立凤:电视节目我整个制成光盘,送给每个连队,包括我这次的书,送给每个战士,给松拜边防连买了6辆电动车可以巡逻,没有电的时候可以蹬

对于朱立凤而言,20年情系边防官兵,是她这辈子最值得自豪、最无怨无悔的经历,从常州到松拜,数千里路途漫长而艰辛,但只要听到“兵儿子”亲热地喊一声“妈妈”,看到他们安心地戍守边关,朱立凤就感受到了深深的幸福。

“兵妈妈”朱立凤:到了这种境地了,比妈妈还妈妈,太荣幸了,我无形中剥夺了所有兵儿子的妈妈的一种荣幸,光环都套到我的头上,只要我去,好多复员的老兵到了全国各地,都会纷纷来看我

1966年,16岁的朱立凤响应党的号召,踏上了去新疆的火车,把自己最宝贵的13年青春年华献给了国家支边工程,当年朱立凤身材矮小瘦弱,在边防甚至被人嘲笑“幼儿园小朋友也来支边”?但她凭着一股子倔劲儿,硬是坚持了下来。

“兵妈妈”朱立凤:我是生在四川的,一岁就回常州了,我老家还是武进杨桥, 还是朱熹的后代,新疆是我工作了13年的第二故乡,我是1966年8月18号从常州支边到新疆去的,支援边疆建设,也是好儿女志在四方的口号

1979年回到家乡后,敢闯敢拼的朱立凤承包工厂、创办酒店,成为一名女企业家。虽然人在商海,但她心中那份刻骨铭心的边疆情却从未淡去。

“兵妈妈”朱立凤:正好1996年的时候(摄影)学院的常务副院长打电话告诉我,说有中国摄影采风团到新疆去,我一听到新疆两个字就激动,我说肯定去,去的时候那边的老首长知道我去,全部安排走边防 兵团 边关 野战部队,全是走的军线

跟着中国摄影家采风团偶然来到松拜边防连,看着与自己孩子一般年纪的边防官兵,朱立凤十分震撼与感动,她跟战士们越聊越知心,一位名叫蒋斌的班长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朱妈妈”,这声“妈妈”,让朱立凤与松拜的官兵们自此结下了亲如母子的深情。

“兵妈妈”朱立凤:他一激动就喊我朱妈妈,不认识的人叫你妈妈不是轻而易举能叫出来的,我当时就想到他们在很孤独的地方,他叫你妈妈肯定是心里面想妈妈了,上面那张照片就1996年的,缝衣服的是2000年的,后来一次一次的去

2003年12月1日,新疆昭苏县格登山地区发生地震,松拜边防连就位于震中,得知消息后,朱立凤心急如焚,她毅然放弃参加在云南举办的全国摄影大赛,只身一人飞赴边关,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踏着没膝的积雪来到连队,亲眼看到全连官兵都平安无事,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当得知官兵们在抗震救灾中不顾自身安危,全力救助灾民,被上级荣记集体三等功后,她特地为连队购买了一台相机和足够拍摄3年的胶卷,并给战士们讲授摄影技巧,希望战士们用相机记录下他们战斗的身影和成长的经历。

“兵妈妈”朱立凤:我知道那些孩子的妈妈是绝对走不到那里的,有很多很多的不许可,经济条件的不许可,还有一个边关不是谁都可以去,边防连也不是谁都可以住,就在这个情况下我又去了,这中间差了大概有大半个月,我还给他们买了个电脑,我说这个不要连到军线上,我说一定要自己锻炼,还有拍好照片可以从这上面发给我

20年来,戍守松拜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无论退伍老兵还是刚进连的新兵,个个都和“朱妈妈”亲如家人,而朱立凤也14次跋山涉水深入军营,每一次去,她都会精心筹备、购置礼物,这其中既有战士们需要的生活用品,也有各类书籍等精神食粮。

“兵妈妈”朱立凤:百年难遇的奥运会到我们中国来,我买的奥运会福娃, 2007年我去的时候带的是常州的梳篦,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带的12金钗,也是一种寓意,我说你们在这单调 寂寞难耐,妈妈一人给你们配个美女,你们挑吧,哄堂大笑

有一年,朱立凤还特地从北京买了几百双布鞋和鞋垫给边防的官兵送过去。

“兵妈妈”朱立凤:一个是保家卫国,一个是守好国门,每个鞋垫上都有不同样的字,拿到鞋垫后有的孩子放在胸口,说妈妈我舍不得用,要留着作纪念,这个时候真的很感动。每次从松拜回常州,朱立凤都特别放不下“兵儿子”们,于是,她提起笔来,写去了一封封饱含母爱的书信,这些年下来,累计已有上千封,这些书信,也成为了他们相互之间的精神牵挂。

战士霍俊红进入军校后,因为不太适应校园生活,一度产生了退学念头,卧病在床的朱立凤连夜给他写了一封长达9页纸的信,终于打消了小霍退学的念头,如今,小霍已经出色地成长为边防八团政治部副主任。士官张萃伟因提干未果,背上了思想包袱,朱立凤多次写信开导他要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小张如今已经是兰州军区标兵连长了。

“兵妈妈”朱立凤:他们一封封的来信,就看到他们的一种期盼,对你的一种眷恋,对你的一种尊敬和爱

朱立凤还在连队设立了“朱妈妈成才奖励基金”,对立功、上军校、提干的官兵们给予奖励,官兵们转业退伍后,朱立凤仍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们、支持他们再创新业。

“兵妈妈”朱立凤:我就跟他们说,如果你们不嫌弃朱妈妈,就到朱妈妈这里来,后来有的战士到家最短时间只有五天,就到我这来了

20年长长拥军路,朱立凤花的心血无法衡量,而金钱上的付出也难以计数。

“兵妈妈”朱立凤:这个问题上我太霸道了,固执 执着,女儿,包括我的外孙女,也是一种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有什么意思呢,包括有的朋友说你现在穷起劲看他们,等到你病的时候他们会来看你吗,这样想我就觉得太委屈那些兵儿子了

“兵妈妈”朱立凤的外孙女 尹张一枚:我想的是我们一家人应该聚在自己家里过春节,不应该过春节团圆的时候她自己跑出去

外孙女10岁那年,朱立凤将她带进了松拜军营,原本心存排斥的小一枚,亲眼看到“兵叔叔”们在艰苦环境下的坚守和奉献时,一下成了他们的“小粉丝”,还说等外婆老了、走不动了,自己会把她背进军营,再一起来看望这些“兵叔叔”。

“兵妈妈”朱立凤的外孙女  尹张一枚:会陪她一起去,这样子更安全,有人照顾

“兵妈妈”朱立凤:67岁了,2014年底把这个膝盖骨换成不锈钢的以后,一年八个多月了,还是没有好,而且不能拐弯,走台阶很痛,就是除了开车去以外,以后相应的会减少一些,不能说的胸有成竹年年去,但是我会量力而行,不会把松拜边防连和边关的兵儿子丢掉

国家主席习近平说过:“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心怀拥军梦的朱立凤用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军地合力、军民同心”,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常州篇章作出了贡献。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