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面二胎放开以来,新生儿数量稳步增长,但由于民间有“十羊九不全”的说法,因此许多家庭把生育计划放到了猴年,导致2016年新生儿数量激增,可把产科医生们忙坏了。
二胎政策放开,叠加猴年效应,眼下第一波生育高峰已经来临,记者走访我市各大医院产科发现,到处都是超负荷运转,病房里,走廊上,都处于加床状态,而产科医生们也忙活开了。
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 陈庆:如果没有什么情况的话是可以生的,不一定要剖腹产,毕竟生过一个,生第二胎会更快一点产妇:就是年纪上升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 陈庆:第一个生的时候多重?产妇:没足月,4斤9两,因为是出了点意外,摔了一跤,出来了,很快的,也是在这里生的,孩子也没什么事情,这一胎有点怕
据了解,这名患者今年38岁,怀孕35周,属于高龄产妇,这次怀孕让她感触最深的一个字就是“等”,检查,咨询,都得排队,再过几周呢,孩子就要出生了,因为第一胎是剖宫产,为了鼓励她二胎自然分娩,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陈庆不厌其烦地做着工作,毕竟剖宫产对产妇的恢复和婴儿的生长都有不利因素,这也无形中增加了产科医生的工作量。
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 陈庆:门诊的话,一个医生上午可能要看到八九十个,有的甚至于近100个病人,就一个上午,就一个医生,都要看到这么多,根本就来不及,以往可能两个三个医生一个上午就够了
陈庆当产科医生已经有十几年了,她告诉记者,产科医生的工作时间一半在门急诊,一半在病房,像今年这样的生育高峰,她还是头一回遇到,尤其是产妇中有七成是二胎,轮到值晚班时,相对压力也就比较大了。
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 陈庆:一个晚上就可以来到十几二十个病人,开到三四个剖腹产,值班医生一共就只有5个医生,(负责)所有病区的床位和病人的处理。
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蒋健:像我们医院,今年五月份,跟去年五月份相比,我们的门诊量就增加了30%,我们的分娩量就增加了20%多,今天我们的住院病人就达到了562个病人,我们只有450张床位。
跟专科医院的产科相比,综合型医院的产科就更加忙碌了,在常州二院,医生除了要解决产妇的生孩子问题,有时还要应对一些外伤等突发情况,有着30年临床经验的产科主任蒋学莲告诉记者,二胎全面放开后,他们也没想到生育高峰来得这么快,导致产科的仪器设备和人员配备都十分紧张。
常州二院产科主任 蒋学莲:像我们的四维B超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大部分病人来了以后,解决不了,不能满足他,做不了,一天只能做那么多
蒋学莲说,既然选择了产科医生这个职业,日常工作不管怎么累,都能克服,但有时候,“心”累却是问题,现在产妇生二胎的比较多,家属又比较重视,所以选日子、选时辰来剖宫产是她最不能忍受的,造成的后果就是医生与患者家属的关系更加紧张了。
患者家属:说好了今天剖的,结果没排上,说要等到明天
常州二院产科主任 蒋学莲:他们都认为是自己选的自己算的,是好日子,都要今天开刀,昨天前天来的,有情况的,叫她开也不开,要熬到今天开刀,从我的角度,我们医生的角度来说,白天医生护士都在这,都在班在岗的时候开刀,或者人少的时候开刀多安全呢,你选择都很集中的时候,这是很不安全的做法,很不明智的做法
既然是二胎,风险本就比初孕要大,这也是医生无法理解产妇和家属想法的原因,再加上产科医护人员大多是女性,她们自己也会成为母亲,甚至生育二孩,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工作和家庭不能兼顾,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医院的产科也出现了辞职潮。
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蒋健:一个是工作压力大,医患的纠纷也是比较多,所以我们有的医生就不愿意做医生了,不愿意做产科医生了,医生护士都有辞职的现象,所以我呼吁全社会也要理解我们医生的难处
尽管有难处,但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医院仍在努力,招聘新医生,增加二胎专科门诊,另外呢,市妇幼保健院还开设了“助产士门诊”,为产科医生减压,同时也为产妇提供更贴身实用的指引。
连线微评:“二孩政策”落地需完善配套制度
其实目前呢,只是第一波生育高峰,更严峻的形势或将出现在下半年和明年初,眼下医疗设施跟不上,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已经凸显,对此呢,有专家建议,要把最重要的医疗资源留给真正危重的孕产妇,像一些低危、正常孕妇建议就近选择产检医院,可以考虑去一些承担分娩保健的二级医院或区级医院;当然,后期还会涉及到新一轮的教育、就业、养老问题等等,这都需要各部门引起重视,提早采取措施,满足社会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