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杨绛先生逝世 所著书籍销量增长

时间:2016-05-27 20:54:14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是著名作家杨绛曾经翻译的诗作。前天凌晨1点10分,105岁高龄的她在北京安详地离开了人世,这个消息也瞬间刷爆了朋友圈,大家都在追忆悼念之中细细品味杨绛先生的经典作品和她的为人处世。

昨天,记者走访了常武购书中心,杨绛先生的作品已经被集中整理到了门口的专柜。

常武购书中心营业员 王怡:听说了杨绛先生去世之后,我们就紧急补货了,仓库里面的一部分货全都已经上架,然后电商渠道,微商城各种渠道已经都开始上架,昨天一天就销售了蛮多的。

书店忙活开了,去图书馆借阅杨绛作品的读者也明显增多。

常州图书馆外借部副主任 张蔚:杨绛先生她是著名的作家还有翻译家,我们现在馆藏她的书有19种,大概三四十册。这两天,因为杨绛先生刚过世,(读者)对杨绛先生的书也比较追捧,现在我们馆里面仅剩两本杨绛先生的书。

可能我们说起杨绛,大伙还不是太熟悉,但是提起钱钟书,知道的人就多了。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1928年考入苏州东吴大学,后转至清华大学借读。期间与钱钟书相识,不久二人便结为了夫妇。

杨绛逝世:追忆“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

江苏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 张玉玲:她自己用过一个词叫谦卑,我觉得谦卑这个词是她对人生的理解。她有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说谦卑是一个人的隐身衣。因为只有身处谦卑的人,才能看清这个世界的真面目,我就觉得这个杨绛很睿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张玉玲教授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杨绛迷,每年带毕业生写论文,总少不了关于杨绛及其作品的选题。

江苏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 张玉玲:杨绛不属于多产的作家,但是她每一部作品都应该属于精品,甚至也可以堪称经典。比如说她的小说《洗澡》,她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在她的女儿钱瑗的眼里,杨绛的散文是超过她爸爸钱钟书的。如果说她爸爸写的诗和散文,在她看来像什么的,就像可乐,就是饮料。她说她妈妈的散文是什么,像一杯茶,你品了还想再品。

钱钟书的光芒太耀眼,几乎遮蔽了杨绛的才华,但后者安之若素、娴静内敛的姿态,却反而令其背影愈发高大,令人肃然起敬。他们夫唱妇随的美满婚姻,想来也是命运给杨绛的另外一种馈赠。钱钟书曾这样评价过自己的妻子,说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在张玉玲看来,这样一句评价,跨越了夫妻之间的情感,更是对于杨绛品格的一种尊敬和赞许。然而,生离死别的痛楚总是接踵而至。1997 年,被杨绛称为 “我平生唯一杰作” 的爱女钱瑗去世,1998 年,钱钟书又撒手人寰。爱女与丈夫接连离世,对杨绛的打击可想而知。但是年逾九旬的老人却坚强地站立起来,她把这种对家庭的眷恋,对爱人的思念集结在了散文集《我们仨》里。

江苏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 张玉玲:她的幸福就是我们三个人在一起,我们无所求,只要在一起就行。很遗憾,他们仨就失散了。就是说钱钟书,钱瑗,她的女儿,先她而去。后来有人采访杨绛,这么多年孤独一人你是怎么过来的,记者还哭了,杨绛就说你为什么要哭呢,我在替他们两个人活着,我靠回忆他们活着。她的文章能写得这么好,是因为她的情感很真实,而且很真挚。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走了,留下了一段关于夫唱妇随的人间佳话,留下了诸多韵致淡雅,独具一格的经典作品。杨老先生,一路走好,希望您和挚爱的丈夫,女儿在另一个世界幸福团聚。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