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有三宝,梳篦、乱针绣和留青竹刻,而这留青竹刻是竹刻工艺中难度最大的一种,所以也是常州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常州留青又分徐、白两派,徐门写意,白门写实。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徐氏留青的第三代传人,留青竹刻泰斗徐素白之孙,徐枫。
中国人自古爱竹,因其外形挺拔秀丽,内心中空,常用其比喻君子虚心好学,代表高洁而坚韧的品格。竹刻自古就受宫廷、文人雅士所爱,而留青竹刻是以竹子表面一层薄薄的竹青为雕刻图案对象,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是竹刻工艺中难度最大的一种。
徐氏父子:这个地方虚实还得要注意 这个远还要更小一点
淹城文化一条街徐氏刻艺雕塑研究所里,徐秉言和徐枫父子俩正在讨论一件刚刚从上海参展回来的竹刻作品,虽然徐枫的这件作品获得业界一致好评,但在父亲看来还是有一些可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徐氏留青竹刻第二代传人 徐秉言:他的理念比我们新 现在我叫他还是要临摹一些前人的东西 临摹什么呢 临摹他的刀法 他的表现手法 学到以后 再把美术方面结合起来 那竹刻发展就大了
徐氏留青竹刻第三代传人 徐枫:他这个可能就是说做事情追求极致完美 在这方面要求比较高一点 比较严一点
徐氏家族的留青竹刻被誉为“海内留青第一家”,爷爷徐素白擅长留青浅刻,运用阴阳并蓄的刀法,以层次丰富,兼长书画。香港艺术馆所编《中国竹刻艺术》一书,称徐素白为20世纪中国竹刻的重要代表人物。父亲徐秉言被国际竹藤组织授予中国竹工艺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了徐枫这,已经是第三代了。与普通人家相比,徐枫从小就生长在泼墨诗画、刀笔声声的环境中,自幼受到艺术的熏陶。不过,这也使他的童年与众不同,别的孩子跟着父亲游山玩水之时,他却只能整日与笔为伴。
徐氏留青竹刻第三代传人 徐枫:我父亲经常在家里写书画 画花鸟 也经常和上海的一些名家 进行一些笔会 所以我从小就受到熏陶 中国人讲究一脉相承 就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我觉得我爷爷留一下这么好的东西 我觉得应该是我的一种责任
徐氏留青竹刻第二代传人 徐秉言:要书法 雕刻 篆刻 这些都要学 涉及的面广 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要学好这个竹刻确实是不容易的
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徐枫就算正式进入了竹刻这一行,凭着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血液里流淌着的竹刻技艺因子,他的作品很快就受到了业内的重视,并且不断有作品在大型文博会上获奖,可是随之而来也有一些人的质疑声,说他只是一个靠着家族技艺吃老本的毛小子。
徐氏留青竹刻第三代传人 徐枫:你们徐氏家本身就是祖传的 好像也有这个方面的优势 其实到后来我觉得还是要多做些作品出来 你多呈现给别人看的话 这个问题就没什么了
徐枫并未因此受到影响,而是投入了更多的创作热情。在学习研究父辈留青刻法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形成自己的风格。以对笔墨气势和形象精神面貌的领会,结合写意为主的创作风格,通过留青刀法将笔墨神韵和形象再现,达到形似和神似的完美结合。
徐氏留青竹刻第三代传人 徐枫:要表现笔墨的韵味 它的意境 就是意 写意精气神 同时还要有刻的特质在里面
这件《胸中云山》是徐枫的代表作之一,取意云山,实则表达胸中无限的希望和情感。因其飘逸的风格和细腻的刀法,获得深圳文博会创意金奖。
徐氏留青竹刻第三代传人 徐枫:胸中意想的一种山水的情境 当时表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要表现中国泼墨画的韵味
作为徐氏留青竹刻的传人,徐枫不仅传承了家族的竹刻技艺,而且不断地探索创新,以他为代表人物的红木浅刻也被确定为市级非遗项目。但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所谓传承容易创新难,首先要突破的就是父亲这一关。
徐氏留青竹刻第三代传人 徐枫:你怎么样去让这个留青竹刻走进寻常百姓家 怎么样通过现代的形式(传承)现在的艺术不能搞纯艺术 高高在上 那你就跟社会就脱节了
虽然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留青竹刻似乎与百姓的生活离得很远,了解留青竹刻,接受这一传统工艺的人更是不多。如何才能让留青竹刻走得更远,流传更广?徐枫想到,爷爷徐素白很多早期作品就是用于竹扇装饰,扇子不就是一件既为文人雅士所钟爱,又被普通百姓所喜爱的物件吗?于是他想把留青竹刻产品化、市场化,没想到,这个想法刚一提出来,就受到了父亲徐秉言的强烈反对。
徐氏留青竹刻第二代传人 徐秉言:我们搞的就是纯艺术 就是一定要高雅 这种观念丢不掉 一时丢不掉 好像一做产品的话 品味下降了 就是这个老观念
徐枫并没有和父亲争锋相对,而是不断和老父亲阐明自己的观点,产品化并不是低俗化,也不是刻意的迎合市场。渐渐的,父亲的老观念开始松动,到了后来完全支持儿子,将竹刻产品化。
徐氏留青竹刻第二代传人 徐秉言:宜兴的紫砂壶为什么能发展到全世界呢 他就是做的人多了 买的人多了 慢慢点发展起来 我认为这个竹刻 这么高雅的东西 为什么不能让大家接受 必须要弘扬 不然哪个人知道呢
徐氏留青竹刻第三代传人 徐枫:我们艺术家的责任应该是引导消费 要引导大众来接受这个东西
现在徐枫已经成功的把竹刻引入到了茶具之中,茶客在斟酌之间也能感受到这份古老而典雅之美。除此之外,徐枫还将自己的作品带入大学校园,给学生们授课,传承技艺。
徐氏留青竹刻第三代传人 徐枫:你让学生以后真的没有别的工作 一门心思职业搞这种东西 感觉就是不现实 能够坚持下来的不多
虽然大部分学生还只是把竹刻当作一项兴趣,以此为业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但徐枫表示,自己在竹木雕刻的道路上不会停止探索,父辈的成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促动,他将用自己的刻刀,再刻传奇。
有时候,家族技艺的传承既是一种财富,同时也是一种压力,传承和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做到却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在这位青年工艺美术师的身上,我们能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