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6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已经经历了“六连停”,今天0点,新一轮成品油零售价调整窗口开启,根据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本次调价终于终结“六连停”,车主们也很不情愿地迎来了油价的再一次上调。
今天零点,国家发改委上调国内汽柴油限价,汽柴油每吨分别上调165元和160元,折合汽柴油零售价分别上调0.12元到0.14元不等。
车主:发现今天涨价了,但是没有具体去算,反正该加还得加。
车主:发现了,不怎么去算,该开还得开。
这轮调价,一箱油算下来也就涨了六七元,但是车主们却普遍表达了不满情绪,因为前段时间,国际原油价格迎来12年来的最低价,在经历六连跌之后,原油价格接近30美元一桶,但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却公布了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设置了每桶130美元为调控上线,40美元为下线,即在每桶40美元到130美元之间运行时,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该涨就涨,该降就降。但是高于130美元时,汽柴油零售价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一桶时,零售价不降低。
记者:这个你怎么看?
车主:这个不好看。
车主:这个不好说。
车主:反正这个自己又没法做主,之前一直跌油价却不跌,能有什么办法。
记者:王晓:1998年以前,我国成品油价格一直由国家控制,一次调整,长时期内价格不变。随着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重组,油价改革才拉开了序幕。1998年,发改委规定中石油、中石化可在国家指导价的基础上上下浮动5%。2009年,发改委又规定当国际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但到了2013年,规定又改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并取消了4%的调价幅度限制。 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调整了数次,车主们认为,国家在实施成品油市场化的同时,还在尽可能的保证油品垄断企业的收益。
车主:都是国家企业,保证一下他们的收益也是应该的,但是关键要平衡好,不要让老百姓太有意见。
其实让车主们心里添堵的并非是涨价,闹意见的是背后说变就变的规定,尺度不一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