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活垃圾超细化分类成为未来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但这一举措要贯彻执行,却有不小的难度,你做到了吗?
记者从区城管局了解到,武进城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始于2005年,当时,城区范围内共设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垃圾箱1000只左右。经过10年的努力,市民从最初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傻傻分不清楚,变成了如今对垃圾分类的概念都会略知一二。
市民:塑料瓶可以回收,还有一次性的饭盒可以回收。
市民:易拉罐、饮料瓶、还有纸箱,都可以的。厨房垃圾,厕所垃圾都不可回收。
市民:像泡沫之类的,塑料之类的,对身体有害的这些东西肯定是不可回收的。纸质的肯定是可以回收
虽然大多数市民都已经知道生活垃圾要分类,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市民:平时我们家里,都是直接扔到垃圾桶里面的,因为小区里面也没有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
市民:因为下面这个垃圾桶,都是一起装在里面的,没有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只有公园里面有那种垃圾桶可以分开的
记者走访了中心城区建造时间相对较早的花东新村和城中花苑,这些小区里都没有设置分类垃圾桶,所以即便居民在家中把垃圾进行分类,最后也收不到效果。而在最近几年新建的安置小区,如三勤新苑,还有大多数的商品房小区内,一般都会设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垃圾桶。
市民:我们那个小区里有不可回收的箱子跟可回收的箱子,我们肯定是把不可回收的,放在不可回收的箱子里。
记者:那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做的,
市民:是我女儿进幼儿园的时候,还是我女儿的幼儿园老师教了她,然后我孩子再教我这么做的
市民:我们的垃圾一般都是在塑料袋里面就分好的,比如说玻璃瓶什么的,我们一般都是分开。
尽管垃圾分类工作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但是一些市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市民:我觉得我们这个垃圾箱做的还不够好,应该还要稍微专业一点,比如说我们一些生活垃圾,还有一些危险品,因为给大家一些建议的,可能你光把桶放在那个地方别人也不会太在意,特别是年纪大的人,他不关注这个东西,我们在小区里不是有公告牌的吗,也可以贴起来,大家一起做起来,因为有的时候,我是给你分开了,别人不分,那就分和不分也没什么意义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就在本月初,我市召开了2016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今年将在全市范围内新增53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下面我们就去新北区在垃圾分类方面比较成功的试点小区---玲珑花园看一看。
走进玲珑花园小区,正对着大门便是一个垃圾分类亭,亭内放着三种颜色的垃圾桶,身后对应地放着红蓝绿三块牌子,红色代表危险废弃物,蓝色代表可回收垃圾,绿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牌子上还注明了具体的垃圾所属类目。小区居民石阿姨说,这些垃圾桶是去年设置的,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分类,剩菜剩饭往蓝箱子里丢,塑料瓶往绿箱子里丢的人比比皆是。后来,每个垃圾箱都贴出了标牌,社区再组织大家学习,指导居民操作,这才渐渐搞清楚了。
玲珑花园居民 石榴芳:现在通过宣传,自己家里就会多放两个垃圾桶。生活垃圾归生活垃圾,那些纸,塑料的,干的,又归在一个里,然后有害物质又放在一个里面。这个事情重要的,一个是环保,还有一个有些废物还能再利用。
记者从龙虎塘街道玲珑社区了解到,目前玲珑花园共有2400多户住户,83个楼道。小区里的垃圾桶都是由街道出资购置的,其中危废垃圾桶7个,可回收垃圾桶83个,不可回收垃圾桶122个。
龙虎塘街道玲珑社区办公室主任 徐小娟:社区自从成立以来,一直都有垃圾分类的想法,我们书记到外面去看得也比较多,像日本光垃圾桶就有十几个,各种分类的,回来之后看的觉得还不错,我们也要有这种想法,就是引导居民
去年上半年,三色垃圾桶在小区投放后,社区多次组织楼道长、居民代表以及小区内的保洁人员,到社区接受相关知识的培训,也是强化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龙虎塘街道玲珑社区办公室主任 徐小娟:因为他们是广播员,起到宣传的作用,就这样慢慢的做起来。然后我们会在植树节搞活动,用废电池废灯泡,这些有害垃圾,可以用来换绿植,让居民知道原来这些东西可以用来换,就都存起来不要丢掉
据统计,现在玲珑花园每天有危废垃圾2至4斤,不可回收垃圾一吨半,可回收垃圾100至200斤,而三色垃圾桶的投放,也大大提高了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龙虎塘街道玲珑社区办公室主任 徐小娟:现在只能说是有初步的成效,这个事情要几十年的努力的,不是说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能见到效果的。
垃圾分类,不仅仅是政府部门需要做的事情,更需要全民参与。在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分类、处理过程中,涉及的不止是生产厂商、消费者、环卫部门,还包括物流以及处理利用的市场,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只有每个环节衔接上了,垃圾分类才不是一句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