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这些年,学书法绘画的人越来越多,装裱也日益引人关注。在我们常州呢,从事裱画的人非常多,可真正传承了手工裱画技艺的却是扳着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今天啊,我们就带您去认识一位裱画大师。
花鸟、古玩、书画,一个杂家聚集的市场,也让裱画师如鱼得水。42岁的夏兴在这个喧闹的市场内有着一间小门面。
裱画师 夏兴: 装框?顾客:不装框,卷的
裱画师 夏兴:裱个镜片了?顾客:裱个轴
裱画师 夏兴:这个还裱轴哒?顾客:好拿哇
裱画师 夏兴:裱镜片 镜片也好卷 也好放
顾客:镜片裱的话什么价位?
裱画师 夏兴:你这个两米四 ……250块钱…十天 一个星期到十天
顾客2:差不多要这个时间 要刷胶 要弄的
裱画师 夏兴:时间长总归只有好处.
与圈内其他裱画师不同,夏兴没有师傅,所有的手艺全部是自学的,经过20多年的打磨,他的手工裱画技术在常州已经是数一数二了。
裱画师 夏兴:裱的话 目的就是为了欣赏为了保存下去 因为一张画如果不裱 皱巴巴的起不到赏心悦目的作用 然后有的画如果保存好还可以 保存不好就没法继续保存下去
裱画,也叫裱褙,既是中国书画的一种装潢艺术,也是我国具有民族传承意义的一门特殊手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与书法、绘画密不可分的行业。从唐代开始,唐太宗李世民重视裱画,将王羲之书法和历代名画指定王行直装裱,褚遂良、王知敬监领其事。沿至宋代,宋徽宗设立画院,裱画师成为文思院六种待诏之一,书画装裱技艺也由此传入民间。
裱画师 夏兴:上了浆之后就上墙 上了墙之后就等一天 到明天这是第一次上墙
中国画,特别是泼墨写意画,不管画得有多好,如果装裱时色彩不协调, 就等于是将这幅画置于"死地"。"书画不遇名手装池,虽破烂不堪,宁包好藏之匣中,"数千年来,随着我国书画艺术的发展,艺术家和收藏家对于珍品的酷爱与索求,也使得我国的书画装裱艺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裱画师 夏兴:市场上手工裱画的比例是占得很少的 我估计也就占到十分之一吧…因为关键一点它是比较吃苦的 虽然不用出大力气 但是这个工作很繁琐 有的人他没有耐心 有了耐心还要有细心 一点点积累出来 那个时间就长 你看我做了这么多年 自己还感觉还没做到位 还要学习
在常州的文化宫、小东门,武进的湖塘等地,集中分布着一些或新或旧、或大或小的裱画工作室,其中有不少是在从事书画、笔墨纸砚生意的同时兼做裱画,另外也有一些有名气的裱画师在家里做装裱,总的数量达到了二三十家。在夏兴耐心装裱新画时,离花鸟市场约有二十公里的新北区,一栋完全现代化的大楼里,裱画师王飞也在努力的玩着"拼图"。
裱画师 王飞:上面品相还好 就是下面 它为什么会破成这样子呢? 根据它画画的颜料 中国以前的颜料分石绿和石青 它对纸张有腐蚀作用 就是时间长了以后
这幅明清时代的古画是王飞的顾客送来修复装裱的,时光流逝,岁月带走了这幅画的精华,而王飞要做的,则是通过他的手,恢复昔日的精彩。
裱画师 王飞:可惜了 就是那么好的画没有保存好 现在很多画都是没有保存好 破损不是说是自然的挂破什么的 是人为的…它各种各样的画都碰到 有的画是自然旧的 有的是受潮的 有的是发霉的 有的是破损的 它就是每一种画的类型都是不同的 所以它的处理方法也是不同的
虽然是"80后"的裱画师,但是王飞在圈内已经是出了名的古旧画修复大师,张大千、傅抱石等一些名家的画作,经过他的修复再次焕发光彩,而与普通裱画师不同,修复古旧画作更繁琐、更复杂。
裱画师 王飞:我恨不得我一个仓库全是材料 因为每张稿画的纸质都不一样 你只有找到相同的纸 弄出来的效果才好…客户送来一副破破烂烂的画经过我的努力把它修好 我送给人家 人家高兴的不得了 到处夸你 …我通过我的手艺把人家的画修好也是蛮高兴的
半年、一年,两年……一副破旧的书画,修复装裱所花费的时间往往是新画的几倍,除了原本的装裱工序之外,裱画师自己还得懂画、能画;各个名家都要有涉猎,了解每幅古旧画的画意,而能做到这一点的裱画师,自己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出色的画师了。
裱画师 王飞:这个轴头 红木的 都要自己去配 尺寸都要自己去量 所以这个就得干木匠的活。
跨过整个城市,在夏兴的工作室内,厚实的锦绫,素雅的耿绢、华美的宋锦,经过镶、覆后的字画再次上墙。
裱画师 夏兴:现在是第二次上墙 已经贴好 贴好后就等他干 这道工序时间在一个星期左右 等它完全干透了再拿下来 起下来之后如果是装镜框的镜片 只要四周一裁 方裁就能装镜框了 如果是裱的立轴的话 它的要求还要高 反面还要打蜡 磨光 磨光之后还要刺边 然后再装成杆 做成立轴可以挂起来 这是传统的形式
传统值得尊重,但时代的脚步走的飞快,在快节奏的社会大背景下,机器装裱出现了,原本需要三四十道工序、最少一个多星期才能完成的传统手工艺,现在只需要耗费几个小时。裱画这门传统手工艺该何去何从,是传统裱画师们一直担忧的问题。
裱画师 夏兴:机器裱它只能裱新画 旧字画它没法裱 这还得要手工裱 …机器裱一开始发明出来都是用的胶 对画没有好处 因为它是用的化学药水了…这个技术 你不把它发扬下去的话 祖国的书画艺术也没法延续下去 没法传承下去 因为书画和装裱是联系在一起的 自古以来就是
裱画师 王飞:以后像裱画这个职业 裱画的人员肯定很多 但是手艺好点肯定是越来越少 …因为手艺好人家画是越来越多 时间越来越长 画越来越老 老的画越来越多 有价值的画不会找机器裱的人裱……我那时候一帮人一起学徒的也有五六个的 就我一个人坚持到最后。
时间是书画的挚友,却也是书画的死敌,裱画师灵巧的双手,抹去了书画中时间的痕迹,只留下了阵阵墨香,永存世间。相比物质的传承,传统技艺的传授更值得人们瞩目。千年的历史应该让它更深邃、更悠远,而不应埋没在浮躁繁华的现代生活中……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裱画师正是为名画制作嫁衣的人,一幅古画,纵使其受损程度相当严重,在裱画师手里,也照样可以起死回生,甚至能焕发出别样的风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项技艺本身就已经是历史文化的存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