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陈杏凤的“盘扣”人生

时间:2016-04-07 17:53:09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盘扣,也称为盘纽,最近几年呢,因为旗袍唐装风靡一时,长袖盘扣、斜襟盘扣也开始逐渐流行,就连后开衩的直筒连衣裙上,也要缀上几颗盘扣,恰似一只只欲飞未飞的蜻蜓,而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位盘扣高手,陈杏凤。 

水蓝色的锦缎,缝成细细的斜条,陈杏凤先是翻卷打结,再用绣花针逐一固定。
陈杏凤:一定要斜,斜的也不能有来去,一定要三角形的斜条,一根一根打好,然后再把它缝起来
陈杏凤:这样一来绕好,然后再把它穿过来,这个里面要穿好,然后我就要收这个纽扣了,拉紧的时候没有一定的基本功,它就不会圆,就是这个头有的是偏的有的是歪的,这样我把它抽掉,这样就一个纽扣出来了,这个叫直角扣,随便什么样的纽扣上面都要这样一个头
盘扣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在清代时,常用盘扣来束缚宽松的衣服,用布条盘织成各种花样,称为盘花,题材都选取具有浓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义的图案。
陈杏凤:这个是盘香扣,这个就是琵琶扣,这个也是盘香扣,这个就是凤尾扣,这个我们叫它葵花,葵花就是这样散出来的,这个就是直脚扣
盘扣不仅仅有连接衣襟的功能,更成为装饰衣服的点睛之笔,生动地表现着服饰重意蕴、重内涵、重主题的装饰趣味。
陈杏凤:手工旗袍,有的上万,有的要几万,关键就是这个原因,就是有古色古香的中国特色,你要穿一件旗袍,外国人都喜欢
陈杏凤呢,今年64岁,从15岁开始学裁缝,现在在延陵东路上开了一家服装设计店,跟各色布料整整打了半个世纪的交道,那这盘扣技艺,她是如何学会的呢?
陈杏凤:因为人家的衣服,比如中式的棉袄、唐装,都要盘扣,你就要做了,我在学盘扣的时候是看着人家做,我就能做了,一看就知道了
记者:学盘扣大概是什么时候?
陈杏凤:也只有十五六岁,但是做的比较少,
陈杏凤说,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上不起学,她就跟着表姐一起学做裁缝,没想到自己上手极快,那个年代没有成衣,逢年过节,家家都要请裁缝上门做衣服,陈杏凤就跟在师傅后面,帮着翻布条,盘盘扣,慢慢的,自己也就学会了。
陈杏凤:一般的人不学是不会的,绕三下一个琵琶扣就出来了,然后再手工一针一针缝起来 
记者:整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呢?
陈杏凤:最少要两个小时,就一个
后来,陈杏凤进入工厂工作,但她下了班或在休息日仍然会帮人做衣服,在她的小包里,总会藏着几根做好的布条,等到正事一忙完,她就会坐到一边偷偷盘盘扣。
陈杏凤:像我们那个年代坚持到我这个年纪的,可以说非常少
记者:就是说现在做盘扣的人也不多了?
陈杏凤:对,不多了
如今呢,陈杏凤收藏了一本制作旗袍的专业书籍,上面有大量的盘扣图,照样学样,加上多年的功底,她盘出来的盘扣也就越来越漂亮了。不少人更是慕名前来。
陈杏凤:他们特地赶过来,是信任我,我肯定是不会拒绝,哪怕时间再长,我也要帮他做出来
有了一门绝学,陈杏凤制作的服装总能紧跟潮流,上世纪80年代,戚墅堰的几家国企有不少上海员工,经过国际大都市的时尚洗礼,他们对服装的品质分外挑剔,而陈杏凤的服装店却很合他们的心意。
在陈杏凤的记忆中,最花工夫的一件衣服,是替一位去日本工作的顾客做的,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服装店都是来料加工,这位顾客拿着一块布料,带着一本时装杂志,指明要做件风衣。
陈杏凤:一般出国的,到日本去到美国去,衣服都是在我这里做
风衣做出来后,这位顾客十分满意,又一连拿来了好几块布料,其中一套是中式上装配一步裙,一件衣服上有五个凤尾扣,每一朵花、每一个弯,都要留出相同的尺寸,光盘扣就花了三天的时间。
陈杏凤:档次一定就上去了,一看一般人就不怎么会做的
当下,随着中式服装的流行,盘扣技艺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会的人却是越来越少,所以陈杏凤的盘扣技艺也成为了原戚区的区级非遗,被列入了保护项目,如今呢,陈杏凤想着的,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和传承这门手艺,让这些美好的东西保存下去。
盘扣虽小,却包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代表着各种美好吉祥的意义,在尘封百年之后,它重新踏上了与世界潮流同步的舞台。我们也希望这门手艺得到发扬光大。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