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期间,本栏目播出了一则特别报道《“找上门”的药品》,当时记者将两种包装的乌龙养血胶囊样品送往区市场监管局检验,目前通过厂方核对已经有了结果,一起来看下。
去年年底,邹区人蒋国大通过电话,购买了一种名为乌龙养血胶囊的药品,但拿到手的胶囊与之前吃过的有着明显的区别:包装盒子上的黑色字体变成了红色,内部胶囊包装上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并且药品的颜色也变了。
邹区杨庄村村民 蒋国大:这种药是一直吃的 从2014年吃到现在了 觉得挺好的 因为我有严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的 上次 春节前她(销售人员)说有优惠的 1980元 买十盒送十盒 应该是便宜了 平时要2980元的 她是手机电话打来的 因为他这个全国各个地方都有点的
记者分别联系了两个销售人员,在其说不清药品来源的情况下,将这两种包装的药品一起送到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化妆品)安全监管科,送往生产地哈尔滨进行检验核实,半个多月后,对方的食药监部门给予了答复。
区市场管理局药品(化妆品)安全监管科科长 邰斌:对方确认这种红色包装的是假药,并要求我们当地食药监部门进行处理,因为邹区已经并给了钟楼 我会把这些资料移交给钟楼的食药监部门 让他们进行下一步的查处工作
另外,邰科长也指出,乌龙养血胶囊具有国药准字,是明显的药品,通过电视、报纸、电话等形式销售是违法的,市民购买药品还是得去正规的药店。
区市场管理局药品(化妆品)安全监管科科长 邰斌:药品的销售购买是有严格要求的,只能在药店和医院购买,为了消费者本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建议还是要去正规的药店购买,既保证了药品的真假,也保证了合法性,如果有人发现这种销售模式,可以向当地的食药监部门投诉。
我们一再提醒,不要轻信这种“找上门的药品”,可总有市民深信不疑。这回,蒋国大的事情又给大家上了一课,今后碰到这种情况记得直接回绝或者向市场监管局投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