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因为天价鱼事件,常州再次被全国关注,原来春节期间,我们常州游客前往哈尔滨旅游,在当地一家叫北岸野生渔村用餐,结果两桌人一顿晚饭吃掉了1万多块,回到常州后,游客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遭遇,表示被坑了。一起来关注下这起事件。
这名网名叫“Jack光头”的常州游客发布微博称:青岛大虾弱爆了,哈尔滨神鱼火热来袭,他在微博中说,他叫陈某,江苏省常州市人,春节时在哈尔滨被导游带去一家饭店“北岸野生渔村”。两桌鱼花费一万多元,且店家“乱写斤两”,“明明10斤4两,结账14斤”。博主与其理论,“店方冲出一大帮人打人,”逼其结账。博主报警,店家却“当着警察的面”打他的头,最终“被迫结账”。
陈先生提供的菜单显示,该饭店“鳇鱼中段铁锅”单价398元/斤,14.4斤共消费5000余元,“赶条鱼”与“雅罗铁锅”均298元/斤。青岛大虾余波未平,又出哈尔滨神鱼,该贴再掀关注热潮,黑龙江电视台也采访了哈尔滨的这家北岸野生渔村饭店,但老板表示事情并非如陈先生讲的那样。
哈尔滨北岸野生渔村老板:一共是一万零三百多 后来打了七折 这个鱼是鳇鱼 这个鱼是冰里的 很稀少 让他们少点 不听
哈尔滨北岸野生渔村 工作人员:(看视频)这个上面清清楚楚是付了七千多
老板表示,最后只收了陈先生七千多元,而在陈岩一行点菜时,饭店也告知其价格,属于明码标价。事情发生到这,一下子发生了反转,到底是“天价神鱼”还是想吃“霸王餐”呢?而此时陈先生也不知为何删除了微博,并表示不想被过多的打扰,只是希望不良商家改变经营方式。记者随后辗转了解到,陈先生真名叫陈岩,在常州新北薛家经营一家企业,当时同行的还有陈岩的丈人陶建元,对于当天的情况,陶建元作了这样的解释。
陈岩的丈人 陶建元:点的时候 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钱不对 只要七千多 怎么一万多 斤两上也不对 10斤4两 上面是14斤4两
10斤4两和14斤4两,差了整整四斤,而鱼已经下肚,到底点的鱼有多重,已经无从考证,双方也是各执一词。
陈岩的丈人 陶建元:他对这个斤两是最有记忆力的
哈尔滨北岸野生渔村 工作人员:他们点的是14.4 这边有签字的,他先动手
陈岩的丈人 陶建元:我们本地人到外地还会主动动手的啊
2月15日晚,哈尔滨市松北区公布了北岸野生渔村“万元铁锅炖”消费争端问题的初步调查情况通报。通报称,经查,饭店大堂内设有相关食材价格公示,属明码标价,其中鳇鱼价格属于经营者自主制定的市场调节价,不在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范畴之内。就在事件出现反转之时,爆料人陈岩却删除了之前发布的微博,而且手机也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事件发展到这里,似乎出现了反转,人们从最初同情陈岩遭遇,一边倒谴责饭店坑人跌份,到哈尔滨官方公布调查情况通报,认定不违规。网友不再声讨“无良店家”,又开始指责陈岩等人无理取闹。就在此时,陈岩再次现身,指责官方调查漏洞百出。中间的是是非非实在让人眼花缭乱。那么,事件的关键点鳇鱼到底是一种什么鱼,为何能卖出398元一斤的价格呢?
“天价鳇鱼”常州仅卖138/斤
某鱼坊老板 陶刚:鳇鱼属于鲟科,最大的可以长到1200多斤(你这条多少斤)80斤
陶刚表示自家的鱼坊只做北方的冷水鱼,这条80斤的鳇鱼就是从哈尔滨空运来的。鳇鱼起源于白垩纪,享有“水中大熊猫”的美誉,属于鲟科,鲟科中又分“鲟属”和“鳇属”两种鱼类,目前,全世界有28种,国内有8种。其中6种已经濒临灭绝了,其他2种主要分布在抚远县境内的黑龙江江段,是史氏鲟和达氏鳇。这是全国唯一能够形成捕捞产量的2种,统称鲟鳇鱼。
某鱼坊老板 陶刚:这种鱼比较难养,因为它有吃小鱼的习性,一万条鱼苗放下去,最后可能吞食的只剩几百条,野生的基本拿不到,政府收的,也不存在野生不野生,就是框在江里养的
陶刚介绍,鳇鱼生长周期较长,必须长到至少50斤以上,肉质才会好吃。市面上很多商家打着鲟鳇鱼的牌子,实际上没有一个是纯的鲟鱼或者纯的鳇鱼,销售量最大的是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的杂交品种,简称“西杂”。而这种鱼的价格并不太贵。
某鱼坊老板 陶刚:在东北那边吃的就100多元,我们这里138元一斤,批发的时候不到100元一斤,我们还得加上空运成本等等。很多东北人到这边来,都喜欢吃这种鱼,我们一般会看客人的数量再决定切多少。
一条微博点燃的网络热议正在持续,估计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也完全超出了当事人最初的设想。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市民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市民:平时消费者也要注意一下这些东西 自己在消费前也要问清楚价格
市民:毕竟它标了价了 你要嫌贵你可以不吃 你吃完了之后说太贵了 说商家坑他 我觉的这个不行
市民:自己出去玩 遇到这样的事情 肯定很不爽了 这个东西本身就只值这么多钱 不可能卖出那样的天价
武进烹饪协会会长 龚剑锋:这种事件在当前的餐饮行业也是屡见不鲜的 它的核心问题是诚信经营 诚信消费的问题……餐饮企业自由定价 消费者自愿消费 政府的物价部门和监管部门是不来涉及到餐饮的具体价格定价的
连线微评:景点“宰客文化”为何大行其道?!
去年的青岛天价大虾,新春刚过又出天价鱼,实际上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某某景点宰客的新闻。出去国内游大伙也都知道,车站东西不能买,景区东西不能买,导游逼着你买你还得谨慎拒绝,要不然可能就要出问题。正常情况下,这种商家的不良行为肯定是不会长久的,肯定会被后来提供优质服务的商家给挤掉,但景区的商家不一样,因为他们处于不自由、几乎垄断的经济管理体制下,他们只有依靠宰客和不正当经营,才能够存活下去,因为在利益分配的环节,他们和游客同样处在被宰的环节,这样的情况下,想依靠正当经营生存,几乎不太可能。就像一张大的关系网,所有人都在网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