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自媒体时代,微信朋友圈发出的每一条状态都可能成为热点,但在不经鉴别,随手转发的状态下,真相却可能遭到掩盖。给观众带来喧嚣背后值得深思的内容,也成为了连线人的职责和担当。回眸2015,今天我们就来听他们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
现场:记者 张敏:春节期间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会是什么,除了春运,想必非抢红包莫属了。去年春节期间,手机抢红包可谓风靡大江南北,俨然成了全民狂欢。这抢红包为什么突然这么火?红包大战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又错过了什么呢?
有人抢红包弄坏了手机,还有人戳屏幕引发了腱鞘炎,甚至还有一种名为“AA红包”的骗局悄然出现。
同期声:市民:我觉得纯粹是浪费时间,所以我根本没参与,一点意思都没有
市民:一家人难得过年在一起,我宁愿聊天天,吃吃饭,一起看看电视,增加一下感情,为了那几毛钱在那摇我觉得没啥意思
时代在发展,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革,而“抢红包”成了过年新的载体,但红包游戏永远不能替代宝贵的亲情。在专家们看来,抢红包更接近社交行为,更是“移动支付”的全民培训。
同期声:常州心理卫生中心主任 王瑞文:我们生活内容上的交融越来越少,所以就需要一种填补交往方式的工具,所以抢红包让我们可以跟天边的人交往,跟身边的人也可以有话可聊,就变成大家交往的一个媒体
电话采访:常州大学商学院老师 潘伟强:这是对用户生活习惯的渗透,让更多人开始对移动支付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接触。不过互联网企业也应该加强安全性考虑,普通人更应该对互联网金融有所甄别。
现场:记者 张敏:从单纯的抢红包热潮中,我们可以看到人际交往和经济行为,而跳出这个框框,更应反思亲情的缺失,这就是热点背后的内涵,当然了,因为信息传播过于迅速,有些热点本身也存在问题,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来进行鉴别和考证。去年花园街上发生的一起车祸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去年11月5号晚上6点多,花园街地铁围挡施工区门口发生一起惨剧,一名年轻女子被渣土车压过,当场死亡。
同期声:围观者:太可惜了 看了心疼的
当晚,微信朋友圈开始大量转发,信息称女孩遭遇车祸是因为过马路时看手机引起的,那事实真是如此吗?第二天,连线记者也在第一时间展开了调查。据了解,死者姓柏,湖塘人,今年22岁,事发时的确为步行过街。但事故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之中,所以女孩看手机是主要原因的说法只是旁人的推测。而从事故现场来看,手机离女孩随身携带的一个纸袋更近,发生事故后才从袋子里掉出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而更让人揪心的是,记者拍摄时,女孩的妈妈给她打来了电话,试想一下,当不确定的信息依靠数量成为了大家默认的事实,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何等的不公,而在一起悲剧之后,发现问题,如何避免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现场:记者 骆冬明 我现在就在花园街的东侧 如果我想到对面去有多种选择 其中通过这个口子到对面是最方便的但也是最为危险 首先你得穿过两个快车道 到达围挡施工区门口 然后再穿过两个快车道才能到对面 如果是在高峰期 车流多 又恰逢地铁施工车辆多的话 这个过程将是非常危险的
现场:记者 张敏:这样的交通状况显然需要调整,在事故发生之前,大家为什么没有重视,职能部门又在做些什么呢?一起事故过去了,回头来看,怎么发生的,对涉事双方很重要,但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我们的着眼点是不是太小了呢?所以说,热点发生,需要我们冷静思考,我们的新闻报道,也应该由告知性向解释性转变。下面就不得不提两个以小见大的新闻事件。
现场:记者 张敏:近日,苏州(工业)园区都市花园业委会给小区业主都发放了一份红包,这笔钱家家有份,少的几百元,多的上千元。而这笔钱就是小区公共收益返还金。
同期声:武进区房管处物管科科长 陈超:公共收益一般是指小区公建配套产生的收益,因为公建配套产权性质是属于全体业主的,所以这个收益当然也归全体业主
现场:记者 张敏:看惯了小区配套的商铺,看多了电梯间的广告,您有没有想过,这些收入其实属于您呢?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咱们都没见过这笔钱。瞧着别人发钱,您心里不酸吗?在看到各大网站纷纷转载的苏州案例之后,我们的记者首先思考的是,常州能不能实现,您别说,还真有,那就是城中花苑。
作为湖塘较早的商品房小区之一,城中花苑从2008年开始公开小区公共收益。每年拿出10多万元,用于补贴业主的物业费,一方面是给业主发福利,另一方面,也促使业主及时缴纳物业费。而剩余的公共收益则作为小区维修基金的补充,用在更换路灯、维修门禁、修缮公园等方面。
同期声:城中花苑业委会主任 张丽英:老百姓自己的钱,收来了就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1万元以上的支出我们就要审计,一定要审计后才能付款,相辅相成就是良性循环,这样对小区建设都有好处
现场:记者 张敏:既然有样板,其它的小区为什么不能实现,中间有什么问题,主管部门是什么态度,有什么解决方案,这样采访报道之后,市民们对小区公共收益的概念一定会得到强化,维护权益的意识也会增强,这也是由此及彼,由一个热点引发的思考,同样值得我们去考量的,还有马路晒场。
殷大生在南夏墅街道桐庄村承包了100亩的水稻田,每年秋收之后,稻田边的淹城路就成为了他的晒场。记者看到,在靠近中间绿化带的马路上,已经被连片的稻谷铺满了,延伸过去足足有200多米长,当记者问及是否影响车辆通行,殷大生表示自己也很无奈。
同期声:稻田承包户 殷大生:也没有办法,没地方晒啊,一般车子也不会压上去,只能尽量不影响别人了。
现场:记者:有些人觉得马路晒场很正常,也有人会有抱怨,你们当时做这篇报道时是怎样的想法?
摄像记者 秦瑞刚:有个成语叫事出有因,凡事皆有因,大家都知道马路晒场,但不了解背后的真相,此前采访的时候,我们也从侧面了解到了一些信息,也想通过采访深入挖掘马路晒场禁而不绝的原因。
全国各地马路晒场随处可见,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和责任纠纷不断。而事实上,选择马路来晾晒稻谷的,一般都是散户,他们想不到其它的方式,而种田大户呢,都购买了稻谷烘干机,24小时能烘干20吨稻谷,然后直接放进冷库恒温保存,整套设备花费10多万元,其实这些设备在自用之余,也可以帮村民代为加工,这中间的衔接工作如何来做,政府部门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值得我们思考。
现场:记者 张敏:当热点新闻频频发生时,速度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制胜法宝,冷静的思考和深度的报道也显得难能可贵。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主流媒体更应恪守专业主义的精神,坚持独立分析和判断,不被杂音干扰。努力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双向思考和对比,得出准确、独特而深刻的结论,以此引导社会向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