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这样描述琵琶的动人声音,而琵琶自古也有“民乐之王”的美称。咱们武进经开区就有一位老人,痴迷于琵琶,一辈子与琵琶为伍,弹琵琶、做琵琶,还教琵琶,今天的生活超视就来走近“琵琶痴”王东宝。
“身怀绝艺果无伦,入耳人人叹出尘。为问有谁能抗手,曲高和寡是《阳春》。”一把四弦琵琶,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一结缘就是一辈子,他叫王东宝,从小就痴迷民乐,19岁时更是迷上了琵琶,而这一迷就是近60年。
王东宝:当时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戏剧团的 他拿了一把琵琶 弹了个《紫竹调》 (画面:接一段紫竹调的演奏)我说这个东西太好听了 比二胡好 我一定要学。后来那时候买一本书只要七分钱 没有钱买 哪里有钱买 我们那时候小时候压岁钱只有五分钱。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别说学弹琴了,就是连吃饱肚皮都成问题,王东宝只能跟剧团的人厮磨,通过看别人弹来自学,因为有拉二胡的功底,加上对琵琶的痴迷,还别说,他的琵琶越弹越好,并且能够给剧团伴奏了。不过,由于家境并不富裕,他始终没有一把自己的琵琶,一次去上海出差,逛百货商店时,他的眼前突然一亮。
王东宝:那把琵琶我看了 好得不得了 我说那琵琶拿给我看看 她说看你就这样看 你要买就把钱拿出来 当时我哪里有这么多钱呢 三百多元钱 几乎要几年的工资 因为当时我只有9毛钱一天。
为了能够弹这把心仪的琵琶,王东宝装成是剧团的采购,营业员将信将疑地将琵琶拿了下来。
王东宝:我弹一首《十面埋伏》 ,一弹了以后,店里三层外三层包裹起来了。 我一想 瘾是过了 过足了瘾了 但是 怎么买呢 你哪儿来的钱呢 我说 要回去和团长商量商量 等团长同意了我就来买 那时我就是像小偷一样 逃走的 到了电梯上 马上下去 人家营业员说 你是哪个团 哪个团 我是哪个团 根本没有团。
当时的王东宝在常州百货大楼做美工,平时帮武进水泥制品厂画些布景,厂长为了感谢他,送了他一些进口回来的木头,王东宝便想到了自己亲手做一把琵琶。
王东宝:一个上海民族乐器厂的琵琶的制作老师 他到戚墅堰来 他说你这个木头干什么 我说做琵琶 他说开玩笑 你会做琵琶 我在戚墅堰爬三圈。
王东宝被这句话激起了斗志,从此日夜琢磨做琵琶,只是,琵琶的外观可以仿造出来,里面的构造究竟是怎样的呢?怎么做,才能让琵琶发出正确的声音?
王东宝:刚巧人家有一个琵琶 他要修 他要修的话就要弄这个面板 我把面板撬开来 撬开来一看 这个里面八支音档啊 还有横梁啊 还有音柱啊 我做了半年 那时候没有机器设备 就只要一把斧子 一把锯子 一个榔头等等这些简单的工具 后来把这些琵琶做出来了。
当时王东宝只是将做琵琶当成了一种业余爱好,1998年他结识了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叶旭然,两人一见如故,在琵琶上的见解有诸多相似,而那时中国的民乐百废待兴,为了能让更多人喜欢琵琶,王东宝萌生了一个想法,开办琵琶制作工厂,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聘木工。
王东宝:我说你木匠做了几年了 我做了15年了 我给你一块木头 这个琵琶 这里有个厚度 8公分 我说这样 你把它锯下来 然后用直角尺量 全部直角90度 没有一个木匠能达到这个标准。
好不容易教会了木工制作琵琶的方法,由于工资不高,木工又纷纷离去。如何才能保证有高质量的制作工人,同时又不离开呢?王东宝看到了电脑雕刻艺术品的新闻。
王东宝:我到上海 我说琵琶能不能做 他说龙身上龙片都能雕 你琵琶怎么不能雕呢 后来给了他 试了几次都不成。
经过多方寻找和试验,最后王东宝终于为制作琵琶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机器人”,现在前期工作基本由它来完成,但是核心工程还得由王东宝来制作。
王东宝:电脑做了以后 下来手工做的 我要听声音 如果声音不行的话 我哪里还要再挖一点,哪里薄一点哪里厚一点。
琵琶,是秦朝时期产生的古老乐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隋唐时期盛及一时,很多古诗词中都有琵琶的身影。琵琶的质量讲究一个“尖、堂、松、脆、爆”音色,而要做到这五种音色,却很困难。
王东宝:可遇不可求 打个比方说我想做一把好的琵琶 平时看这个木料 好得不得了 没有结疤 纹路又比较清晰 粗细也蛮好 但是做完以后做出来声音出不出得来完全是两回事 每次好 好在哪里 甚至这把琴好的 我把它拆开 到底什么原因
琵琶发音,主要通过弦的振动,从复手传到面板,然后由横档、音柱在龟背腔内发生共振而传出声音、扩大音量。王东宝一边研究制作,一边结合自己弹琵琶的经验,一点点微调、一次次修改,终于逐渐掌握了制作高档琴的技能。
王东宝:长江以南的琵琶到北京去就是一个问题,因为北方的气候干燥 家里都是暖气 因为每个乐器都有水分的 所以到后来琵琶就开裂了 后来我想想,里面可以刷漆 面板上不能刷漆的 影响它振动 到现在为止还在孜孜不倦(摸索)。
一件好的乐器,包含了演奏家和制作者各百分之五十的功劳。让王东宝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自己对兴趣的坚持,获得了世纪之星金杯奖。
王东宝:我说北京什么样的人没有 还缺少一个像我这样的人 他(评委)说不一样 因为你是弹琵琶还做琵琶 全国 没有的 后来念到常州华韵民族乐器厂评为世纪之星金杯奖 当时开心激动得不得了。
现在,王东宝已经77岁了,但他还在致力于推广琵琶,在戚墅堰街上开了一家民乐培训中心,不管是喜爱民乐的老人,还是才开始启蒙的孩子,他都愿意将自己的琵琶技艺倾囊相授。
学生:因为它音色柔美 而且弹起来非常好听。
学生:我觉得琵琶蛮好的 是咱们传统的国宝 小孩我也带着学 她学我也学 我学会了还能教她
学生家长:七十几岁的人 像他心态很好 精神也很好 对小朋友更好 他那种爱音乐吧 一天到晚在练 我们小孩都应该向他学习 学习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王东宝:不是学院派 学院派比较规范 我是野路子 所以你现在要教学生 你一级要到十级 每个级别你都要会。
二十多年来,王东宝教出了很多学生,民乐的种子分散到各地,开花结果,同时他也是武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琵琶的继承人。
王东宝:我是区级的非物质遗产传承人 我的儿子要传承我 你看他 他不弄呀 现在我顶在上甘岭 向我开炮。
尽管说起传承,王东宝有些遗憾,不过只要拿起琵琶,他又精神抖擞,他说这辈子有琵琶相伴,值了。
王东宝:人家提到王东宝 大拇指翘翘 你快乐不快乐 再说人生老病死 都有这么个过程 人家走的时候是一条线 三万多天一条线 我走的时候是一个面 如果有下一辈子 我还是搞艺术。
有多少人能坚持一件事做一辈子?!人的生命有限,但是对艺术的追求和贡献却无价,正因为如此,满头华发的王东宝老师依然青春熠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