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有病得治,而治病就少不了吃药,这药,有的是医生开的,有的是药店买的,还有一些是祖传秘方,但不管是什么药,首先得要来源正规,吃得安全,可这事,怎么保障呢?
2015年10月17日,湖北黄冈的鲁某轻信他人的祖传偏方,购药服用后不省人事,后被家人送往了医院重症监护室。经警方侦查,鲁某服用的祖传偏方其实就是一对下岗夫妻用不同类型的药物胡乱搭配调制的,服用后会抑制中枢神经,有损伤肝肾功能等副作用。无独有偶,2014年4月份,北京的李先生因为患银屑病久治不愈,便听信某医疗公司生产的“癣美维肤丹”药品广告,购买了一个疗程,没想到吃了一周后,病情非但没有好转,腰也开始不舒服起来,经北京市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这个假药是由湖北荆州一个乡镇生产的,而且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一个镇上80%的人都在干这制假药卖假药的勾当。
市民:药关系到人身安全 要是小孩子感冒 吃到假药 父母怎么办
市民:本来是为了身体好去买药的 如果买到假药 更有害了 心情很差的
现场:记者 潘洁:药品安全是一项关乎民生的基础工程,如果我们拿到手中的药品,自己就可以追溯其产地流向批号规格等,那么我们对药品使用的安全感必然会有所增加。2015年,常州市政府就将“逐步实现医疗机构药品可追溯”列入“为民办实事”之一的“安心食品药品”工程中,由常州市食品药品管理局和常州市卫计委牵头,联合开展了三级医疗机构药品可追溯的试点工作,并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了试点。
常州二院采购供应中心主任 刘广军:我们这边主要做的是药品条码的扫描 因为医药公司药品出库的时候 都会进行条码扫描 以往医院验收药品的时候 医院的系统跟医药公司的系统不是对接的 我们要重新入库 这里面是有断层的 我们通过统一的监管码扫描之后 就把医院的药品信息和医药公司的药品信息给贯穿起来了
常州二院:药品可追溯 全国首例
可追溯意味着可管控,对消费者而言,既有利于对所购买的药品进行追根溯源,也方便在发现问题后及时查询和维权。而这些,都要依仗药品电子监管码。
所谓的电子监管码是政府对药品实施电子监管,为每件产品赋予的标识,一件一码,就好像是药品的身份证,医院通过电子监管码的扫描,上传至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整个药品流通链条可追溯。消费者只需要下载一个药品管家APP,就可以扫描药品监管码获取药品信息。
常州二院采购供应中心主任 刘广军:每一个扫描到的药品 它的生产批号有效期 主要成分 也都可以了解到 这样就可以获取药品的整个信息 消费者通过手机就可以了解到 药品是从哪个企业生产的 到了什么批发公司 到了哪个医疗机构 最后到了消费者手中,
市民:扫一下知道药品哪来的 我觉得这个挺好的
市民:应该好处要多一点 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大部分市民看来,建立和完善药品的可追溯系统,将药品电子监管工作延伸到医疗机构,实现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电子监管,益处良多。目前呢,常州二院在省内率先实现了这一目标,90%的药品可追溯,麻醉、精神类药品可100%追溯,
常州市食药监局药品流通处副处长 潘璐艳:一方面是可以有效的打击伪劣药品 防止假劣药品流露到正规的销售渠道中去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工作 在我们开展药害事件应急处理问题药品及时召回以及保证我们老百姓安全可以提供一个非常有利的技术支撑
在二院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今年,食药监局计划对全市9家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药品可追溯,同时开展对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试点工作。这在全国尚属首例,但是医疗机构用药频率非常之高,药品用途也极为复杂,再加上目前国家还没有强制处方药要带有监管码,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处方药都能进行电子扫描。其次,整个药品可追溯的进程到医疗机构还并没有到达终点,如何实现药品流通的最终环节,即发放到哪个消费者手中,让用药和患者信息对接起来,才是一个闭合式的追溯流程,而这或许需要建立一个庞大可靠的患者实名认证信息库,也需要医疗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所以说要真正实现让百姓吃上放心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