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夫妻见真情”,这是朱兴山、施玉芳夫妻的真实写照。没有感人的言语,只有默默的付出和互相扶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老两口的故事。
经发区湖滨花苑12幢只有一个车库用来住人,住的就是朱兴山、施玉芳夫妻,为何要住在这冬冷夏热的车库里,还要从2012年5月底的一次体检说起。
同期声 朱兴山:六月一号就去常州做进一步的检查,一检查出来就是动脉血管瘤。
这个检查结果对朱兴山全家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在常州几家医院回绝后,朱兴山一家前往上海求医。回想起第一次住院,在陌生的上海,时刻在揪心中度过的日子,施玉芳忍不住泪流满面。
同期声 朱兴山的妻子 施玉芳:主治医生说你们救这条命,你有多少经济实力来救这个人,然后我说我到你中山医院来,就不欠你一分钱。你一定要救我们,我和女儿就跪着求。
整整住了八个月的医院,多年的积蓄加上亲戚朋友那借来的35万元,用的只剩二千多块,总算保住了一条命,但从那以后朱兴山的下肢就丧失了知觉,得靠妻子无时无刻的照料。
同期声 朱兴山的妻子 施玉芳:床高抱到这里倒没事,床高好摇的。从轮椅上要一口力,腰里屏起来,抱到床上,我说老朱啊,我也吃力的,我到七十岁哪里抱得动呢,他说我活不到七十岁啊,你不要急啊。我说我担心你的啊,我也累的,小孩又要工作又要上班。
朱兴山和施玉芳同年,都是65岁。之前,他们的生活和千千万万的家庭一样,平凡而幸福。直到14岁的儿子不幸患了慢性白血病,夫妻俩四处举债,却没能留住儿子,1991年,17岁的儿子离开了他们,留给夫妻俩的除了痛苦还有无尽的辛苦。
同期声 朱兴山的妻子 施玉芳:那时候党委政府照顾一千元钱。那时候一年到头养母猪,借了别人的钱,我们不能少别人半分钱,一直在做,还了十年的债,儿子没了后。
夫妻俩老来得子,在40岁那一年又生了一个女儿。还了十年的债,这个小家终于慢慢回到正轨。不料命运多舛,就在女儿大专毕业的2012年,朱兴山又被查出患有动脉血管瘤。
同期声 朱兴山的妻子 施玉芳:我哭的不得了,我六七岁没父亲,我想想小孩再没有父亲,我怎么过下去,我想到这点自己哭死了。
虽然手术成功了,但术后的并发症却不少。朱兴山说,要不是妻子的全心照料,也许自己活不到今天。
同期声 朱兴山:今年住了七次医院了,今年是12月25号出院的。
朱兴山的妻子 施玉芳:大便每天都要抠的,带着一次性手套,每天抠的,360天就要抠360天。
朱兴山的妻子 施玉芳:我全心全意,我们是一对夫妻,一双儿女养了,还要往前去的。我说我尽到自己的能力来照料你,我也说不出什么话,只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施阿姨这朴实的话真让人动容,用我最大的能力来照顾你,便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的记者在采访的时候,朱兴山还偷偷地说,下辈子他还要和施阿姨做夫妻,换他去照顾阿姨。这份朴素的真情让人感动,希望老两口接下来的日子,多一份平安少一点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