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股市的熔断机制引发了一连串的反应,A股也遭遇了滑铁卢。而昨天(1月13日)呢,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这新机制和股市的“熔断”有几分相似,尤其是地板价的设置,引发了不少的争议。今日头条,来关注油价。
在错过了多个调价窗口之后,油价迎来了2016年的首降。今天凌晨起,汽、柴油在原有基础上下调0.11-0.12元/升,不过这油价是降了,可车主们并不买账。
车主:上一次就是说要降的
车主:我的看法 我们的油价还是贵的
车主:反正人家100多美元的时候还是这样 30多美元还是这样
车主们不满,自然跟国际油价迎来12年以来的最低价有关,原油价格已接近30美元一桶。美国油价是1.99美元一加仑,换算到人民币就是4块钱一升,比中国便宜了不少,而在调价同时,国家发改委还公布了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设置每桶130美元为调控上限,40美元为下限。即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当国际市场油价低于每桶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在每桶40美元-130美元之间运行时,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该涨就涨,该降就降。
车主:不合理 原油最低现在都20多美元一桶了 现在规定下限是40美元 今后130美元到顶了会不会还会涨啊 现在每天一个政策不一样
车主:很无奈的 他怎么定 我们只能怎么做 没办法 你总不能到国外去生活吧
对于这样的做法,车主们是满肚子意见,但又无可奈何。他们认为,成品油调价机制不应该像股市熔断机制一样,想上的时候就上,想撤的时候就撤,而应该和市场行情保持一致。
车主:这个就应该按照市场来 应该降就降 加就加
车主:所有的都要跟市场经济挂钩 按市场来 你放开民营政策就好了
据了解,1998年以前,我国成品油价格一直由国家确定,往往一次调整,长时期内价格不变。随着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重组,油价改革才拉开了序幕。
1998年6月,《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出台,规定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每月一调。汽油和柴油则实行国家指导价,中石油、中石化在此基础上可上下浮动5%。
2009年5月8日,发改委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决定,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
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调整了7次,车主们认为,国家在实施成品油市场化的同时,也在尽可能的保证油品垄断企业的收益。
车主:他们利益集团肯定想多赚钱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早已成为石油消费大国,作为一种大宗买卖,原油进口价格往往都比较稳定,不会像期货价格那样波动,此次成品油价格机制调整一定也考虑了这一因素,再加上国内炼油技术等因素影响,如果油价继续下跌,那么炼油企业很可能面临亏本运营。
华泰证券延政中大道营业部总经理 阮靖:尤其是对原油有大量需求的一些企业 往往会签一个远期的合约 约定了在未来的一阶段内 以某一个基准 然后进行一个浮动
不管怎么说呢,新机制是备受争议,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时,成品油少提或不提。这里面的说法可大了,究竟是少提还是不提。少,怎么样才算少呢。也难怪段子们又要发挥了,说把证监会和发改委的职责换一换,让证监会管物价,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发改委呢,该管股市,有下限,只暴涨不暴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