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独二胎到全面二孩,再生一个孩子的话题是越来越热,而关于子女为了不让父母继续生娃,甚至不惜以死相逼的报道也多了起来,那这生二胎,究竟谁做主呢?一起来听听各方观点。
44岁武汉市民肖女士,和丈夫努力一年后,终于怀上了二胎,然而面对家里将新增一个成员的事实,13岁的女儿雯雯却非常生气,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最后竟然尝试以刀片割腕自杀,面对女儿的以死相逼,已怀孕13周零5天的肖女士,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
家长:我觉得跟孩子家庭教育有关系……如果真的要生肯定要跟孩子沟通一下,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多,都是有想法的,现在小孩子想法多啊。
记者:您生二胎的时候有没有问过大孩子的意见啊?
家长:没有,我们农村人没有这个习惯。
家长:先做好思想工作啊,如果交流不通那就暂时不通就暂时不生呗。等他稍微大点,他总归能想通的。
记者:您觉得有必要吗?
家长:没有必要。
记者:为什么呢?
家长:因为小孩小,他什么都不懂。
生二胎,究竟谁做主?家长们的看法各有不同,那么,作为与"二宝"有着最为直接联系的一员"大宝",他们的想法又是如何呢?记者分别调查了,近五十名各个年龄层的孩子,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记者:你妈妈给你生一个小妹妹你觉得怎么样?
幼儿园孩子:不怎么样,不愿意
幼儿园孩子:我也觉得不太好,太烦了,一整天都在家里带小妹妹,那怎么办,我们家已经有两个了,再生一个就违反交通规则了
记者:你是有哥哥是吗?
幼儿园孩子:嗯
记者:那你觉得怎么样?
幼儿园孩子:很棒
幼儿园孩子:不错,因为小弟弟不会给我惹麻烦,小妹妹不喜欢男孩子的玩具
幼儿园孩子:不行,我们次带他出去玩都要抱,花力气。而且我家没有女孩子玩的玩具。
记者:那买给她不久行了吗
幼儿园孩子4:花钱。
幼儿园孩子:不,我觉得小弟弟有点调皮,爸爸经常上班,就要我一个人带我妈妈,妈妈还要喂小宝宝。
幼儿园孩子:不想,不愿意,我外婆很忙,谁都不能管了。
幼儿园孩子:我已经有小弟弟了,好快乐。
记者发现,5~7岁处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中,有90%不愿意父母再添一个二宝,甚至有的孩子并不是独生子女,他们也并太愿意再多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但是年龄更大一点儿的孩子,却表现出了,对"二宝"的欢迎。
小学生:因为有弟弟妹妹很可爱……因为他能跟我玩……弟弟妹妹可以陪我玩
记者:你是觉得太孤单了是吗?
小学生:嗯……希望,因为(一个人)在家很孤单
小学生:妹妹很乖巧,弟弟太调皮了……小弟弟好,小弟弟以后长大可以多照顾我和我妈?
至于到了中学甚至大学阶段的孩子,他们更愿意从家庭的实际情况角度,来考虑是否接纳父母生二胎的决定。
中学生: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因为像我们这个没年纪的话,再生一个小孩,会感觉像妈妈一样了,比较小一点的小孩可能会争风吃醋吧,像我们这么大的会比较理解一点吧。
中学生:不愿意,如果爸妈觉得必须的话我会接受,如果有了弟弟妹妹的话我希望他们能公平一点,有弟弟的的话不要过于宠爱。
中学生: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与许的话,以我自身角度来说,我还挺愿意生一个二胎的
大学生:愿意啊,我觉得家里还是人多比较热闹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副教授 龚玉洁:孩子年龄越小,可能接受的父母的照顾越多,而且他生下来,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围着他一个人转,他备受宠爱,如果突然再生一个孩子出来,会把他的宠爱抢走,他当然是不愿意的。
龚玉洁教授认为,越小的孩子,对于父母生二胎所产生的抵制情绪,往往会越强烈,一方面,因为年龄层越小的孩子,所接触到的人群,多是以家人为主,也更依赖父母长辈给予的爱,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接触社会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孩子的包容性和认知能力也开始提高,于是也更容易接受家庭新成员的到来。但是,龚玉洁教授也表示,无论是对哪个年龄层的孩子,父母在决定生二胎之前,还是应该与孩子提前做一个沟通。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副教授 龚玉洁:这个根源还是在父母身上,孩子年龄小,但是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在这个家庭里也是家庭成员,父母不能认为,我生一个二胎,是我们父母的事情,这是不对的。
龚玉洁教授表示,孩子对于父母生二胎的决定不认可,多数是因为新成员的到来,让他没有了安全感,就像一部有名的绘本《彼得的椅子》所描绘的。小彼得的父母为了迎接妹妹的到来,将原本属于小彼得的小床、小椅子,甚至是小狗的领圈,全部刷成了粉色,小彼得觉得,自己不仅失去了父母的爱,还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伤心之下,带上唯一一把属于他的蓝色小椅子,离家出走了。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副教授 龚玉洁: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需要属于他个人的东西,以及拥有他伐木同样的感情,真正地尊重孩子,让孩子发现,原来弟弟妹妹的到来,是我们整个家庭的事情,没有对他造成任何威胁。这样孩子就有安全感了。
生不生二胎,究竟谁做主?看起来是一个家事,其实,也是现阶段不少家庭教育现状的一个折射,父母究竟该将孩子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该如何与孩子沟通?能不能做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也许回答了这些问题,生二胎究竟谁做主,也就不再是个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