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生活超视呢,我们跟大家探讨一下“亲子教育”,在讨论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首诗。
《放下手机,抱抱我吧!》我在写作业,妈妈陪着我,她在看手机。临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他在看手机。我过生日,一家人吃饭,可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在看手机。我对大家说,别看手机了,他们点了点头,接着看。我好怀恋小时候你们给我的温暖怀抱!亲爱的爸爸妈妈,放下手机,抱抱我吧!
这是南京几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汇编的诗歌,名字就叫《放下手机,抱抱我吧!》。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孩子的困惑,爸爸、妈妈怎么老是在玩手机呀?那这父母的手机“瘾”究竟有多重呢?连线记者随机采访了二十个孩子,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爸爸妈妈回家后玩手机吗?
孩子:妈妈不玩,爸爸玩。妈妈如果不跟他说话,他就不跟别人说话
孩子:爸爸妈妈都玩
记者:他们回家都怎么玩的啊,你学给我看看,先开一会手机,然后点一下这个,点一下那个
孩子:两个人都不玩啊。
记者:那她们回家一般都干什么呀,就是烧饭呀,那吃完饭呢,就去散步。
孩子:爸爸只跟他的电脑玩,不跟我玩。
孩子:妈妈不玩,爸爸玩的
记者:爸爸怎么玩的,他一直在玩手机,吃饭时候也玩手机。
他们都在手机上玩什么呢?
孩子:爸爸在手机上看小书的
孩子:发微信,那上面有很多他的朋友。
孩子:抢红包。
孩子:爸爸最爱跟手机上的人聊天。妈妈最爱在手机上打游戏
在二十个受访者中,只有两个孩子表示爸妈回家之后很少玩手机,其他的父母则是对手机比对孩子还要“亲”,尤其是80后的父母,对手机的依赖性更大,可以说是“机不离手,眼不离机”,每天至少要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在手机上。
家长:你能做到自己不玩手机吗,我做不到,因为我是做生意的,我们在微信上和朋友联系的比较多,所以我比较难做到。
家长:工作什么的不都要用吗,就是下班了还要忙工作上的事情,是吗,对。 家长:现在手机越来越高端了,总归是要玩玩的。
记者:那你一般玩手机干什么呢,
家长:打游戏,看微信,看看微博什么的。
记者:一般一天下了班之后,会花多长时间在手机上,
家长:闲下来会不自觉的去玩手机。他会跟我开玩笑,我这种状态,不跟我玩,你一直看手机,他说手机是妈妈的孩子。
虽然自控很难,但一些家长还是意识到了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的负面影响。
家长:我觉得还是少玩手机好,多陪陪孩子。
家长:大人应该给孩子做个榜样,不能老看手机,小孩子看到了,这样子他会学的。
家长:今后他长大了,他玩手机,那时候你再去骂他,你想想你小的时候,你给予他的是什么,所以你自己还是需要克制,因为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你应该自己克制自己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痴迷的“手机控”、“低头族”们平均每6.5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如果按普通人每天清醒16个小时来计算的话,这些人一天大约要看手机150次。而《2014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也显示,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经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在孩子们小小的世界中,手机成了和他们抢夺爸爸妈妈的最大敌人。
教育专家周吉元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身教重于言教,在陪伴孩子时,家长老玩手机,会让孩子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甚至认为在父母眼中,自己没有手机重要,从而影响到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心理健康。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教科室主任 周吉元: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要学习就给他请一个好的家教,或者是送他到一个好的学校,或者是给他找一个好的老师。。但是孩子只有在情商和智商两方面都具备的环境下,才能很好的发展。假如我们家长经常在陪孩子的时候去玩手机,就不知不觉破坏了两个要素之一,情商的投资。
而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很多家长也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就是明知道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手机上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坐下来,手就会不自觉的去找手机,然后在微博、微信、新闻网页之间来回刷,不知不觉就到了睡觉的点,如此周而复始,慢慢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常州二院心理科主任 曹音:弗洛伊德讲的,人的本质的需求就是精神上我要活下去。因此我想去了解这个世界,我要了解这个世界的目的,就是我不要被这个世界遗忘,我要知道它发生了什么,以后我要和周围人能聊天,我需要内容。
人依赖手机一方面是出于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则要从现象学来解释,因为手机的诱惑性强,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很多东西,而当一个人缺乏兴趣支撑或者说是无所事事的话,就很容易被手机迷住。
常州二院心理科主任 曹音:他有很多相对无聊的时间,不知道该干嘛,那无聊的时候就把它拿出来了。如果说你作为一个艺术家,或者是科学家,他就对一个科学问题特别感兴趣,他可能就把大把的时间放在这个上面了,他对手机的爱好就会下降,但是大部分人不是这样的,其实我们大部分人在精神上缺乏一种支柱跟热爱。
曹音表示,陪伴是最好的亲子教育,和孩子建立紧密的亲子关系,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那家长该如何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将时间留给孩子呢?首先就是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另外还可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
常州二院心理科主任 曹音:定闹钟,手机上都有闹钟,我自己看着上网的时间,然后我定个四十分钟,声音出来了,那我就停一下,实在觉得想要上网的,延迟满足,我要求自己过十分钟再拿手机,没有铃声我就不拿,十分钟熬得住的,然后再一个小时,延迟满足是一种行为治疗,同时也是一种锻炼意志力的很好的办法。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的身边,而你在玩手机,不看我”。希望那些陪伴手机多于陪伴宝宝的父母们:下班回家后,能暂时把手机放在一边,用更多的时间拥宝贝入怀,慢慢地体味拥有宝宝的这些年吧。 |